(原标题:湖南湘西土司王朝考古发现大型排水设施)

  新华社长沙12月10日电(记者张玉洁)记者10日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委宣传部获悉,在永顺老司城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发现大型排水设施。这一重大发现,或许能揭开老司城城墙800年不倒之谜。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司治之地,是中国西南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权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800多年,鼎盛时期管辖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2016年5月1日拍摄的湖南老司城遗址景区。 新华社记者龙弘涛摄2016年5月1日拍摄的湖南老司城遗址景区。 新华社记者龙弘涛摄

  据了解,永顺老司城遗址兴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其观赏性、完整性为中国现存城市遗迹中所罕见。该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东19.5公里灵溪河畔,总面积25平方公里,随形就势分为生活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和作坊区等八大功能区,为“三纵五横”的棋盘式布局。

  2010年以来,文物部门对老司城及外围遗址进行了数次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出土文物1.2万余件,基本探明了遗址地表、地下的分布情况和功能分区,对宫殿区路网、城址建筑年代等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2015年7月,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0月31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老司城遗址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

航拍下的大型排水设施。 新华社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航拍下的大型排水设施。 新华社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一轮考古发掘区域位于老司城的土司生活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涛说,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在土司生活区北部发掘出一段长约44米,宽约3.8米至5.6米,残高2.8米的城墙。该段城墙由内、外两道城墙组成,内墙比外墙建设得略早。在内、外墙之间较宽的空间中形成一条大型的排水沟,沟底用土坯砖堆填,并用沙质黄土夯实。

  记者发现,在多处陡峭地段,排水沟被设计成阶梯状。坡度越大的地方,阶梯的间距越短。在坡度小、地形平缓的地方,阶梯的间距相对较长。在排水沟内部接近出水口的位置,还有很多圆形或方形的大型石块。

在老司城遗址中新发掘出大型排水设施。 新华社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在老司城遗址中新发掘出大型排水设施。 新华社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据张涛分析,当山洪暴发时,巨大的水流通过北部城墙中的排水沟倾泻,到排水沟尾部受到大石的阻挡,会向四周形成散流。如此反复多次,可以使水势逐步得到减缓,从而减轻洪水对城墙、城门和城门入水口的冲击。

  “老司城建造在坡度很大的山上,虽利于防御外敌攻击,但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山洪的威胁。一旦山洪暴发,将对山坡上的土司宫殿和街巷造成严重破坏。”张涛说,而大型排水沟和其尾部减缓水流冲击的大型石头的设计,起到了保护城墙的作用。这或许就是老司城城墙能长期经受山洪考验而屹立不倒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