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邵阳日报

  7月13日,隆回县滩头镇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几十盘木版活字印刷字盘,几千个梨木刻成的反文字模按照偏旁有序地陈列着。“这里的字模时间最长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从我的祖父辈一代代传下来的。”隆回木版活字印刷老手艺人肖时华介绍。

  1971年出生的肖时华祖籍隆回县滩头镇株林村,木版活字印刷是他们家祖传的手艺。肖时华十五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木版活字印刷。首先学习写反字,再学习刀工。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隆回县木版活字印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为繁荣,主要用于印制家谱、农家百事通等,制作一份族谱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当时,学了三年的肖时华已经出师,也开始带学徒。哪家哪户需要修族谱,他就挑着担子,将字模、字盘、刻刀等工具全带过去。“密密麻麻的字盘摆在那家的堂屋里,基本上都占满了。”肖时华介绍。等到了需要修谱的人家里,根据那户人家整理好的资料,肖时华就需查漏补缺,缺的字就重新再刻。

  字模都准备好后,按顺序排列、固定,就刷墨印在特制的纸上。“字是印在我们隆回产的‘皮纸’上,纸质虽然很软,但是不会被虫蛀,时间久了也不会发黄、褪色,就算是泡在了水里拿出来干了后,字迹也不会变。”肖时华介绍。当时,隆回不仅是木版活字印刷盛行,造纸也是蓬勃发展。

  自肖时华开始修族谱以来,已经为二三十家制作了族谱,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不过,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脑和胶版印刷的逐渐兴起,活字印刷修谱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找肖时华修族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偶尔会有从别人那儿打听过来的人找上门来,请着修个族谱,就还是会重新拿出这些许久不用的工具。”肖时华指着身后这堆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木版活字印刷字盘说。

  为了生计,后来肖时华开始做一些小生意。但他还是把这些印刷字盘视若珍宝,多次有收藏家找上门,希望能够购买他的这些字盘,但他都拒绝了。还曾经有人因为向其购买无果,趁着他不在家的时候,偷走了三十余活字印刷字盘,令他心痛不已。

  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肖时华还会时不时地温习祖传的老手艺,他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把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