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各地>正文

湘乡发现3亿年前化石群 专家建议作科教基地(图)

来源:湘潭在线2012年9月4日07:54【评论0条】字号:T|T

省地质专家罗海晏(右)现场释疑解惑省地质专家罗海晏(右)现场释疑解惑

  湘潭在线9月3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刘赟)9月1日,湘潭晚报刊发的《湘乡发现3亿年前化石群》一文,引起了市民们的强烈关注。那么,化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湘乡的这处化石群是否应该得到保护?老百姓发现化石后,该怎么做?本报为您一一道来。

  揭秘: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简单的来说,化石就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湘钢一中退休地理教师、从事户外科考20余年的余权规介绍,化石的形成非常复杂,充满了偶然性,这也直接决定了:大部分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不成化石。

  余权规透露,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主要条件:

  “一是生物必须要大量死亡。举个例子,一条鱼死了,它可能马上被其他动物吃掉,自然形成不了化石。二是生物大量死亡后,必须被迅速掩埋,才能使其遗体及时保存下来。这种迅速掩埋,可以是泥石流,也可以是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的覆盖。”

  但余权规明确表示,光以上两个条件还不够,“生物本身要有硬体,如骨骼、牙齿、硬壳、树干等,因为硬体的抗腐蚀性强。”

  当然,前三个条件仅仅是将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保存下来,要真正将其变成化石,还有一个漫长、复杂的石化过程。

  “石化,就是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并与外界的无机物发生置换的过程。”余权规说,这个过程既漫长又充满变数,往往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都不够。

  价值:任何一件化石都弥足珍贵

  “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即便形成了化石,却不一定能保持下来。它还将面临自然界的残酷考验与筛选。”余权规认为,化石的形成并非一步到位,也并非一劳永逸。

  他举例道:高温岩浆一旦接近化石,后者将被迅速熔化。又如遇到强烈的地震,山崩地裂,化石被震碎,自然会消失于历史长河。

  “真正裸露在地表,并在风化、侵蚀、搬运等合力作用下,依然保存完整,并被人类及时发现,这种几率堪比九牛一毛。”余权规说,从这一点来讲,人类能找到的任何一件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这种珍贵,还在于化石的不可再生。因为如今的地球环境,几乎已不再具备化石生成的条件了。

  “因为珍贵,所以更需要保护。”余权规说了一件至今耿耿于怀的往事。原来,多年前有人发现了一块鱼化石,可当他找到对方,并赶到现场时,才惊愕地发现:新修建的一条公路,破坏了化石。

  行动:化石群引起国土部门重视

  化石的不可再生性,引起了本报的高度重视。在9月1日刊登的稿件中,为防止群众上山寻化石,本报隐去了化石群的具体地址,并在刊发前,与湘潭国土部门、省地调院的专家赶赴现场勘查。

  引起高度重视的,还有湘潭的国土部门。

  “不管重不重要,先保护起来!”8月29日,接到记者电话后,湘潭市国土局地环地勘科科长邓运来当即表态。当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他,随即联系了湘乡市国土局矿管办的同志,要求对方立即赶赴现场,保护化石群。

  8月30日,湘潭市国土局地环地勘科科长邓运来、副科长侯超,湘乡市国土局矿管办主任周龙本、副主任李贵军,毛田镇国土所所长范标,与本报记者一起赴现场实地考察。

  省地调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工作57年的罗海晏,应湘潭市国土局邀请,一同前往。

  专家建议:将其作为科普教育基地

  经过考察,79岁的专家罗海晏还发现了另一种腮瓣类动物化石。

  “这个地方的化石群,长度至少延绵了10公里,确实是我市目前发现的最大露天化石群。”考察完毕后,罗海晏透露,湘潭的这处化石群在规模上超过益阳、长沙,但不如邵阳、娄底、怀化。

  那么,这一处化石群是否需要实地保护?是否达到了建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的标准?罗海晏提出了否定意见。

  他说出了三点理由:一是这里的化石,对于整个湖南地区来说,并不新奇;二是化石的个体不大;三是这里的化石含泥质成分比较高,其表面装饰纹往往已经风化,不够美观。

  因此,他建议,将该化石群作为学校的教学基地,供师生们科普之用。

  “但是,如果在这样古老的地层中,发现了鱼化石,哪怕只有一块,那都将是湖南省的一个重大发现,将受到重点保护。”罗海晏表示。

 [1] [2] [下一页]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