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 “ 双一流 ” 这样建,实施动态管理,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湖南省高等学校 “ 双一流 ” 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出以创建一流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学科优势与特色,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和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 双一流 ” 项目包括我省立项建设的 “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 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 和 “ 应用特色学科 ” 等四种类型。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和实绩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建设周期一般为五年,2017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从 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

  《办法》提出,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学术环境不断优化,力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和国内一流学科前列。

  根据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以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并参考其他第三方评价结果,分层分类设定周期建设目标。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力争 1 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其他学科整体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排名前移或保持不变,或者仍为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国内一流培育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力争至少新增 1~2 个学科进入前 20% 学科行列,其他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前移或保持不变。各学科形成 1~2 个国内一流特色学科方向。

  应用特色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各学科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各项目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区域内一流水平,为行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在服务湖南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实施五大计划,推进国际交流、传承优秀文化

  在建设过程中,将以实施学科建设计划为引领,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科学研究计划和产学研平台计划,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加快实施 “ 六卓越一拔尖 ” 人才培养计划 2.0,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湖南经济社会急需的 “ 芙蓉工匠 ” 等技术技能人才。

  加大对高端创新人才倾斜支持力度,赋予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力争在新增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集聚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储备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要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围绕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凝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集聚效应。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新趋势,聚焦国家和我省重大需求,引导、鼓励和支持原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基础研究。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产出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和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要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融合,强化协同创新,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和鼓励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入推进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建设,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要实施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主要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产出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积极打造湖南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还要创新学科建设组织模式,处理好学校、学院和学科三者的关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应赋予学科带头人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学科建设活力,积极打造学科高地,切实发挥引领作用。

  [经费保障]统筹资金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办法》规定,高校要根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建立 “ 双一流 ” 学科建设项目库(按三年项目滚动规划编制),统筹省级专项资金、自有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精心安排项目年度预算。省属高校各项目建设周期经费年均最低预算标准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人文社科学科 500 万元 ? 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医学学科 800 万元 ? 个、工学农学学科 700 万元 ? 个、理学学科 600 万元 ? 个、人文社科学科 400 万元 ? 个;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医学学科 700 万元 ? 个、工学农学学科 600 万元 ? 个、理学学科 400 万元 ? 个、人文社科学科 300 万元 ? 个;应用特色学科医学学科 300 万元 ? 个、工学农学学科 250 万元 ? 个、理学学科 150 万元 ? 个、人文社科学科 100 万元 ? 个。

  高校应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经费,扩大社会合作,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要优化支出结构,统筹经常性经费、学费收入及其他各项事业收入等资金,加大对 “ 双一流 ” 建设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引入第三方评价,实施动态调整

  要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人才培养成效、教师队伍水平、学术贡献度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要素,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科建设更加注重提高出成果与出人才的双重效益。

  建立 “ 年度报告、中期评估、终期考核 ” 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估和考核工作。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建设成效认定、过程监管和动态调整的参考因素。建设中期,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照学科的建设计划任务和中期自评报告,提出中期评估意见。省教育厅可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对于建设成效不明显、未能完成中期建设计划任务的学科,督促学校按期整改。如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调整出支持范围。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身份固化,动态监测、动态调整,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 “ 双一流 ” 建设实效。期满验收结果作为下一建设周期项目动态调整和相关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