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尹玮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长假期间,一部完全由小朋友出演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以下简称《大观园》)在湖南卫视热播,备受好评。除了剧情引人入胜外,小演员们的表演更是引人注目,其中湘籍小戏骨又是不可忽视的台柱。记者日前采访了“贾母”陶冰蓝、“探春”刘戴恩、“刘姥姥”罗熙怡三位长沙妹子。别看她们年纪小,表演经验真不少,一口一个“我小时候”,听得记者自叹不如——江山代有才人出,期待她们日后能为文艺名人辈出的星城再添光彩。

  喜怒哀乐千古艰难唯一笑

  《小戏骨》是湖南广电的王牌栏目,以“演经典,学经典”为宗旨,拍摄过《焦裕禄》《娘》等十余部作品。陶冰蓝是《小戏骨》的元老级人物,从《白毛女》的喜儿、《洪湖赤卫队》的韩英等独当一面的主角,到《红孩儿》的铁扇公主、《刘三姐》的舟妹等个性鲜明的配角,她总共在7部作品中有过精彩表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花鼓戏《补锅》的刘大娘,她那一口地道的长沙话,无论是念白还是唱腔都令人回味无穷。刘戴恩则出演了4部作品,包括《白蛇传》的小青、《花木兰》的主人公。相比之下,罗熙怡此前仅在《刘三姐》中当过群众演员,刘姥姥是她的第一个重要角色。

  演过这么多角色,喜怒哀乐几乎每种感情都体验到了,哪种最难表演?记者以为会是哭戏,但谁料几位小戏骨异口同声地表示:“笑!”以《大观园》为例,其中有一出“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戏,刘姥姥在说完“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后,原文不过简单的一句:“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可当文字化为动作,每个人的笑都不一样。德高望重的贾母笑中要透露着慈祥;探春的笑既要有青春女性的活泼又不能失了贵族小姐的礼仪;刘姥姥作为被嘲讽的对象,自嘲中暗藏尴尬。尺寸拿捏,颇为不易。

  相比起来,几位演起哭戏来就得心应手多了。陶冰蓝告诉记者,情绪酝酿得宜,她只要半分钟就能哭出来。哪怕是让她马上转喜为悲,也不是什么难事。

  结缘红楼都是小小红学家

  《小戏骨》栏目一直秉持每部作品都海选演员的做法,三位小戏骨一样要和来自全国的小朋友一起竞争。陶冰蓝最初想演王熙凤,可凤辣子“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经典笑声实在不是她驾驭得了的,故而转向贾母。刘戴恩对探春和湘云都很感兴趣,先试的是精明能干的探春一角,结果立刻就被选上了。罗熙怡的经历最为曲折,本着“试上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态参加了海选,然而因为太矮太瘦,分别无缘于俏丽的平儿、富态的贾母。妈妈觉得这丫头笑起来傻傻的,推荐她试试刘姥姥,结果就此定案。

  在参演《大观园》之前,几位小戏骨对《红楼梦》的了解主要是来自影视剧和连环画等改编作品,未涉及原书。饶是如此,她们对《红楼梦》的理解也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不输于普通的红楼爱好者。

  探春因为庶出的缘故,对待生母赵姨娘的态度多为读者诟病。“探春理家”就是两人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大观园》也拍摄了这出戏。刘戴恩对此有不同理解,她认为,探春对生母并非没有真情实感,而是因外在环境而压制在心底。如戏中赵姨娘因为兄弟丧事找上门,探春的问话,“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看似冷冰冰的态度其实正反映了她对生母的维护。无独有偶,陶冰蓝也认为“宝玉挨打”里,贾母痛斥贾政的同时也有着对次子没有言说的爱,这是一般人所忽视的。正是因为儿子、孙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看到一个心灵煎熬一个肉体受创的场景才让她更加难过。

  新颖见解的背后,是小戏骨对于人性的洞察。正如陶冰蓝所说:“哪有父母不疼孩子的呢?”

  畅谈未来学好知识最重要

  这群小戏骨虽然年纪都不大,最年长的陶冰蓝也才12岁刚上初一,但架势却颇有些成人风范。在和记者的交谈中,算是年少成名的她们懂得如何保护宁静的个人生活不受打扰,连就读学校也表示不便透露。不过最令记者咋舌的,还是她们已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有很多梦想,把它们综合一下,就是想当会表演、会唱歌、会跳舞、会弹琴的主持人。”陶冰蓝一开口就把记者唬住了,“这几项是我现在在学的。现在多一点努力,以后肯定会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余地。要给自己多一些机会。”

  与陶冰蓝比,刘戴恩对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她坦言:“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设计师,服装、头饰、家具,这些我都喜欢。”之所以来表演,是为了锻炼自己。“我小时候并不太自信,妈妈送我去学表演、学主持。”至于未来,刘戴恩并不排除当一名演员的可能性,但前提是要自己真的热爱这门职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小戏骨》的锻炼,刘戴恩真的开朗了很多。记者从她身上可看不到腼腆的影子,毕竟这可是想演史湘云的女孩。

  梦想虽有很多,但好好学习是根本之道,否则表演梦只能成为无源之水。“学习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以后不管要干什么,没有知识可不行。学习可以支撑一个人的梦想,我先这么鼓励着自己。”陶冰蓝如是说,记者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