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如何鉴别网络谣言

A-A+2014年3月11日09:56东方早报评论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如何鉴别谣言?

  首先,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都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否则吃猪肉,身上岂不是长猪肉了?再比如,鲁迅回忆过清末的“洋人挖眼”的谣言,有洋人家的女佣称:亲见洋人家“一坛盐渍的眼睛,小鲫鱼似的一层一层积叠着”。其实,人的眼睛是球形,根本不可能像“小鲫鱼”。这说明造谣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受众具备相应的知识,就很容易识别。

  其次,注意网络信息的出处、可靠性。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在网上搜索一下,看一看哪家媒体报道的,如果只是网络帖子,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再搜索一下信息中的“专家”是否存在,是哪个专业的,专业跟他的陈述是否匹配。比如,2009年网上有个对美国神探李昌钰的“访谈”,其中称当年邓玉娇刺官案,在美国根本不可能遭到审判。首先看一下,这是不是正规的媒体报道?其次,想一想李昌钰是一名刑侦专家,而如何适用法律、定罪量刑,那是法学家的专业,这两个不是一个行当。

  第三,避免被单方面陈述所误导,有时只需要搜索一下。比如,有人拿出韩寒手稿言之凿凿,称韩把“辉瑞药厂”错写成“辉端药厂”,那是“代笔”铁证。这颇能唬人。其实,查一下原文,就知道原本作者就是在写一家叫“辉端”的山寨药厂。西方也有这种“偏听偏信”的问题,比如最近的《KONY12》纪录片事件。纪录片很煽情,受众很愤怒,却只知道转帖,没有搜索,其实片中反映的是多年前的事,如今早已时过境迁。

  第四,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话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实性,因为真相的力量足够强大,不需要煽情。 (作者系媒体人士)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var QrcodeMediaDataPV = "http://sax.sina.com.cn/click?type=nonstd&t=REowMDAwMDA3OQ%3D%3D"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