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湘江拟禁止建排污口排水渠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2年9月26日08:11【评论0条】字号:T|T

 

9月2日早上,株洲市湘江风光带,鹭鸟在河边相会,水质的改善让这里的动物数量上升。图/摄友团梁毅  9月2日早上,株洲市湘江风光带,鹭鸟在河边相会,水质的改善让这里的动物数量上升。图/摄友团梁毅

9月26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试通航,湘江保护备受关注。25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开幕。已经历经三次审议的《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草案·三审修改稿)》进入四审程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心三楼的三间会议室内,19页7章77条内容的三审修改稿被放在了每个委员的桌上。经过三审修改,这个版本的条例草案已相对成熟。委员们将关注点放到了一些细节上。本报记者杨杰妮 长沙报道

  “植被覆盖率”放在湖南不合适

  被葛汉栋“盯上”的内容属于三审修改稿中的“生态保护”内容。根据规定,“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植树造林,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作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树种结构,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对此,葛汉栋认为,应该把“植被”一词替换为“森林”。提到“植被”,通常让人联想到的是荒芜地带。而湖南地处南方,只强调“植被覆盖率”显然是不够的,太泛。应该具体为“森林覆盖率”才行。

  同时,身为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的葛汉栋还注意到,三审修改稿中只要求“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现在财政都是省直管县,县里也应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他认为,不应该只要求市里采取相关措施。

  原来的排水渠变成了今天的“排污渠”

  在上一次的分组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邹学明将两桶井水提到了会场。这一次,他的关注点同样与饮用水保护和水污染问题有关。

  “现在草案中的内容只提到了‘排污口’的管理,应该要把‘排污渠’也写进去。”邹学明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少以前的农村都变成了城市,原来的排水渠变成了今天的“排污渠”。根据三审修改稿的规定,“对湘江流域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建设新增取水和排污口项目”。

  现实中,“这不是新建的,是原来就有的”或者“这是排污渠,不是排污口”便成了借口。因此,邹学明认为,在规定中应该将“排污渠”也纳入禁止范围。

  修改强化饮用水保护内容

  相较之前的几个版本,这次的三审修改稿强化了有关饮用水保护的内容,明确规定了将引用水源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并对不同的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同时,如果必要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在分级保护的基础上,对于一级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也得到大大加强,就连旅游都被列入了禁止活动的范围。根据三审修改稿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此外,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除了原有的禁止设置排污口外,均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如果已经建设,则要求在省政府规定期限内拆除或关闭。

  此外,湘江流域县级政府可以根据水环境保护需要,在规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以及限制种植养殖等措施”。

  【专家圆桌】

  国内著名水资源保护专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

  湖南省政府原参事、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研究员郭辉东

  建坝后,沿线政府应更加注意防治水污染

  开发密度 每100公里一个大坝,“这个密度不算过分”

  记者:湘江干流全长856公里,分为八个梯级进行开发。平均每100公里就有一个大坝,对这种密度你怎么评价?

  翁立达:对于建坝是否过于密集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综合目前湘江枢纽以航电为主的具体情况,这个密度不算过分。

  郭辉东:现在来看,我认为讨论在湘江上建8个或9个坝是否过于密集没什么含义,但总体来讲,我认为建坝比不建好,早建比迟建好。大坝的分布经过反复多次论证,是科学严谨的。

  开发程度 “湘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40%以下”

  记者:有水利专家说过:“一条河流开发利用,有两个数字须遵守: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超过40%,调水不超过20%。”湘江开发是否符合这两个标准?

  翁立达:这两个数字是国际公认的,也是总结很多河流治理的经验教训得来的。湘江不存在跨流域调水的问题,因此对湘江而言不存在20%的调水底线问题。从用水量来说,如果仅仅从目前所建航电枢纽工程来看,湘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是在40%以下。

  郭辉东:这只是一般的说法,但并不是绝对的。这个40%应该是整条河流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湘江综合枢纽建成后还会有系列的配套措施,确保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水质水文 “最重要的影响是重金属污染”

  记者: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成后,对解决上游长株潭三市的枯水问题以及下游城市分别有什么影响?

  翁立达:建坝后,下游从大坝的闸到长江口的水可能很快退光,从而出现下游严重缺水。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建坝后我们可以通过统一调度缓解下游的缺水问题,但如何科学调度肯定要在实践中摸索。建坝后最重要影响就是重金属污染,湘江重金属污染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比较严重。虽然湘江大坝不会很高,但建坝后改变了水流,水体自净功能减弱,对水质影响会很大,估计会比原来更差。这就要求沿线政府应更加注意水污染的防治。

  郭辉东: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湘江建成东方莱茵河,如果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后,从长沙蔡家洲一直到株洲航电枢纽之间135公里长的湘江的水位将基本维持在29.7米,这样实际上在长株潭三市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有人担心这样会造成下游枯水,这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这些年湘江经常在秋冬季节出现枯水,我们不能认为是上游的水库或航电枢纽将水拦截,相反,上游的水利设施能够在枯水季节对下游进行补水。

  生态影响 “水体自净功能将减弱”

  记者:从目前湘江的开发情况来看,由于上游株洲航电和大源渡枢纽开发的影响,湘江衡阳以上江段原有的“四大家鱼”产卵场已遭到了破坏。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成后,怎样把生态影响降到最小,你有什么建议?

  翁立达:我们不是说完全反对开发水电,而是在规划中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首先我们在概念、在规划中就要有个保护的概念。先要搞清楚哪些地方对生态影响是敏感的,一般来说鱼类重要的产卵场和栖息地应该是空出来的,让其保留天然状态,其他河流段再进行开发,而且在开发中仍要注意保护。

  郭辉东:湘江截流后,135公里长的长株潭地段将形成一个大湖,将会是全世界最美的人工大湖,也有利于人工养殖。当然,由于水体流动性的减弱,水体自净功能弱化,我们要更加注意水污染的防治,这将是各级各部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