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市GDP十强排名出炉,分别是洛阳(5447.1亿元)、襄阳(5309.43亿元)、宜昌(5022.69亿元)、岳阳(4402.98亿元)、南阳(4342.22亿元)、芜湖(4302.63亿元)、常德(4054.1亿元)、衡阳(3840.31亿元)、许昌(3655.4亿元)、周口(3496.23亿元)。

  中部十强普通地级市所在省区包括有河南、湖南、湖北、安徽4个省份,具体分布情况是:

  河南4个:洛阳、南阳 、许昌、周口

  湖南3个:岳阳、常德、衡阳

  湖北2个:襄阳、宜昌

  安徽1个:芜湖

  湖南名列第二占3席,分别是岳阳、常德和衡阳,这三座城市2021年GDP总量分别为4402.98亿元、4054.1亿元、3840.31亿元。

  中部GDP十强地级市排名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中部十强地级市,岳阳、常德、衡阳为何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出圈”?

繁忙的城陵矶码头。繁忙的城陵矶码头。

  岳阳作为湖南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抵重庆、下溯洋山,15分钟快速疏港物流,与中欧班列无缝对接,作为长江八大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更是在2021年1月至11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标箱76.25万标箱,增幅连续多年保持长江内河港口第一。岳阳已逐步形成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交通格局,成为“海边”湖南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同时,岳阳也集聚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临港高新区、综保区等“三区一港三口岸”七大国家级开放平台,连续两年在全省地市级营商环境评价中处于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达到100%。

  去年,岳阳市实现GDP4402.98亿元,同比增长8.1%,在前三中增长最快。一些重要单项经济指标也相当“漂亮”——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居全省第二,省级高新产业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一,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居全省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第一。

大美衡阳。大美衡阳。

  衡阳是国家批复的湘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京广、怀邵衡、衡柳这3条高铁在衡阳交汇,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去年,衡阳GDP3840.31亿元,同比增长8.1%,排全省第4,但增量仅低于长沙、岳阳,排全省第3。从成果看,成功获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超过200家,增速名列全省前茅;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加速建设,全市数字经济产值超过1200亿元……衡阳通过把握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集散点等机遇,已经树立起输变电、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制造业标杆产业,并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产业。

沅江两岸,常德城区风景。沅江两岸,常德城区风景。

  常德是湘西北有名的农业大市,这些年的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这些年来,常德围绕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牢牢抓住招大引强这个“牛鼻子”,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中车、华为、中国建材、陕煤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常德,中联建起、中车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常德高新区为主阵地的常德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新型储能材料等11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30%;产业格局从“一枝独秀”走向“多点支撑”;进出口额呈两位数增长;常德港晋级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桃花源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

  2021年,常德突破4千亿元大关,让湖南“4千亿梯队”成员增至2位,名列全省第三。

  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下,中部各省除了实施“强省会战略”外,也在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专家指出,中部各省动辄数千万的人口规模仅靠一个省会城市支撑经济发展,不仅会导致省会城市遇到人口、房价、社会服务、环境污染天花板,省内其他地区也得不到均衡发展。只有建设区域经济增长副中心,建设副中心以外的城镇带,才能激发全省要素资源最大潜力,实现全省经济可持续均衡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建议,推动省域城市圈发展要增强区域间的循环畅通能力,这其中既要彻底打破区域之间的地理和交通阻隔,还应推进制度机制、全局政策与观念的“软畅通”,促进劳动力、人口、资本、技术在城市圈内同城化发展,扩大生产要素落地的选择空间和弹性,营造高效率的生产要素立体流通新格局,加快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多极支撑、多点发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