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师解读高考作文题:自由发挥空间很大,拓宽深度和广度是关键

  今年是湖南“新高考”第一年,2021高考湖南语文作文题如约出炉,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有关毛泽东论“体育之效”相关材料,写一篇体现考生感悟与思考的文章。考试结束后,三湘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湖南名师,邀请他们对今年的作文题进行点评。

  长沙市一中语文教师欧鹏举:

  写作起点是“体育”与“强弱”

  但终点可不限于此

  今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题结合了时代背景。疫情来袭至今,专家一致强调身体免疫力的重要,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重新认识人生的重要内容。

  此次作文题加大了材料本身的理解难度,弱化了指令要求。材料主体由毛主席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内容构成,具有极强的思辨性。文段虽选自《体育之研究》,强调“体育之效”,但其内涵不仅限于身体锻炼,更在于揭示体育对个人成长带来的“转化作用”,即透过树立正确认识,勤于锻炼的方式,大家既能够实现体魄的强健,也能实现精神的强大。

  同时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强弱关系”,“生而强者”若“恃强”“用强”,懈于锻炼,即便具备先天优势也难免被后来者超越,沦为“至弱”。“弱者”如果能正确审视自身,“求强”“自强”并久久为功,也终能步入强者之列。这是考生在扣材写作时需要加以注意的。

  此外,此次指令要求更为弹性。学生只需从材料的启示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进行阐述即可。因此本次写作阐述由体育这个话题获得的启示,由体育获得的人生启示,由材料中关于强弱转化产生的启示,如此等等皆可视为符合题意,但写作的起点应该是命题材料中“体育”与“强弱”,终点可不限于此。本次作文为不同程度的学子都留下了可供施展的写作空间,让人期待有见地、有情怀的佳作涌现。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教师陶妙如:

  今年作文,一个词“觉醒”

  读完作文材料与引导语,感觉就是两个字“觉醒”!

  引导所有考生对考试认识的觉醒。高考的目的是“选拔”,选拔就一定有区分度,材料呈现:身体是不断变化的——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关键在个体意志,这样一个思维顺序,也给大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看起来很简单,在全民讨论“体育强国”的当下,来讲强身健体,应该不难。但细读,才会知“因此”之后才是强弱转化的关键。万物有法,贵在有望。若不深思,便会流于一般。设题很简单,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须是思辨性很强的考生!

  引导所有师生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的唤醒。以“身体”这个一切乃以生存的载体为例,明确高考的目的之二:导向教学。近年来,“体育强国”四个字频繁出现,社区锻炼的设施更多了,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加了。体育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变是常态,不变才是瞬间。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自由地去转化这个变化的世界。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迁移能力!易经乾卦中“潜龙勿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亢龙有悔”可以是这一作文材料比较合适的框架了。

  湖南省地质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刘超衡:

  注意挖掘“体育”的内在价值

  作文审题是第一要务,审题能力其实就是作文文本的细读能力。审题首先要有关键词句意识,材料分段落,句子有不同功能,需要学生迅速全面理解材料,又能准确抓住关键的核心概念,才能在短时间内精准立意;审题还需要有命题人意识,近年来作文题越来越结合时政背景,作文审题就更需时代的敏感性。

  本题材料有三段,第一段毛主席的“体育之效”的论述,第二段是写作内容核心任务,第三段是写作其他的常规要求。这三段关键读细读懂前两段。“启示意义”说明第一段的有关“体育”论述要引发考生启示,既然是启示,就要联系,而且必须联系其他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自己生活体验去思考感悟“强与弱”的辩证关系。“结合材料”说明启示不能完全脱离“体育”,文章开头必须紧扣“体育之效”,挖掘“体育”能让强弱转化的内在价值。

  因此,这篇作文先“结合材料”,挖掘“体育”精神内涵,再联系其他写“启示意义”,两者必须兼顾,才能写出一篇立意精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优秀作文来。如果整篇文章就体育谈体育的重要性,谈体育与健康,不结合时代背景不联系其他内容来谈“强弱之辨”,这些文章应该是有缺点的。

  长沙周南梅溪湖中学语文组组长左旭艳:

  质朴中见厚重,思辨间显新意

  本次高考作文题引用了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关于“体育之效”的相关论述。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发表的一篇著名体育论文。引文有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层以耳目为例,指出不聪不明者亦可以变为聪明,说明人的身体是会变化的。那么怎样才会发生变化,第二层通过“生而强者”与“弱者”的对比,强调人要“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才能“变而为强”,第三层得出结论,“弱者不必自悲”,而是努力“至于强”。综合三层意思,“要勤于锻炼使自己变强大”的命题意图还是很明显。

  本次作文命题告别了延续好几年的情境式作文,重又回归到传统的材料作文上,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材料解读上,命题也没有文体要求,给了考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体育这一主题体现了“一点四面”中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核心需求。此外,考题在审题立意上对学生做了较高的要求,这是“体育”这一母题统摄下的“体育之效”,立意不能仅仅谈及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的作用,而应把重心放在对意志的磨炼、对能力的提升上去,甚至还可以升华,推而广之,由个人及国家,由个人及社会,文章才能更具深度。

  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麦田格创始人李卓:

  要着眼于“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哲学观

  题目一是辩证性很强,二是蕴含着“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的哲学观,三是着眼处可大可小,大到宇宙、世界、国家,小到生命个体,均有强弱之变化。所以,考生应该都有观点可阐述,有题材可写作。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材料中暗含观点,所以不难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些立意: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强者如果滥用其强,最终也许会转为弱;弱者如果不断努力,久之也会变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当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强弱变化或转化的关键是勤自锻炼,增益不能,而不是等待机缘。

  另外,《体育之研究》一文本身谈的是体育与国家强盛的关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然而在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考生可以联想到民国时期的军国民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初等教育对于体育的重视——身体是国民身份铸造的重要一环。就这一点展开来谈教育或社会问题也是可以的。

  重难点在于如果写生命个体,不要拘泥于体魄的强弱,要延展到思想、能力、修养;除了举例论证,一定要重视说理;议论文的核心目的在于阐明观点、评判是非、议论曲直、说服读者,所以考生一定要观点鲜明、力透纸背;如果是写记叙文,情感最为重要,考生要做到“在场”,通过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引出哲理。

  网友评论

  @英雄:2021年,体育终于进入高考了,用作文的方式。高考作文的命题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需求,这样的作文题目恰恰说明:体育正在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符。

  @尹璇:如果你在今年高考前看了《觉醒时代》这部“神剧”,高考作文一定能答高分。《觉醒时代》不光是押中了题,还能提供很多写作素材,可以说是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