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40年间,深圳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物质财富,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书写了华彩篇章,堪称“深圳里程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在深圳人数已将近400万。这些在深圳打拼的湖南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

深圳。图片来源:红图汇深圳。图片来源:红图汇

  深圳最多的外省人是湖南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让所有外地人最暖心的一句标语。

  深圳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包容性极强,外来人口占比极高。据深圳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849.1万人,占比超63%,那么,这些外来人口都来源于哪些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在政策吸引下,湖南、广西、江西等邻省以及河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人口纷纷移民深圳。

  据《2020百度迁徙大数据》统计:

  深圳常住人口超50%来自广东本省,其次是湖南、广西。

  流入地TOP20中,广东城市占12个,其次是湖南的邵阳、衡阳、永州、郴州4个城市上榜。

  为什么深圳有这么多湖南人?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两地之间距离近。湖南临近广东省,与北京上海相比,外出打拼的湖南人自然更愿意选择前往广东。而且交通便利,就拿深圳到长沙来说,火车一天内有57多个车次,高铁开通后更将两地之间的距离缩短为不到4小时。

  其次,深圳岗位需求大。在珠三角城市里,深圳成为首选,是因为深圳更年轻,对一切新事物都有着极大需求。“行业的选择性比较多”,是大家选择来深圳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伊始,从小渔村起步的深圳还像一张白纸,“来了就是深圳人”,不少湖南人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下来到深圳,虽然一开始只是帮别人打工,但湖南人出了名的忍耐执著、敢拼爱闯,再加上深圳开放的环境,他们大都闯出了一番天地。

  在深圳,湖南人留下了特色湘味

  湘菜大大添色了深圳味蕾。

  在深圳这座有着400万湖南人的城市,开着近7000多家湘菜馆,数量仅次于长沙。

图片来源:微博。图片来源:微博。

  深圳的湘菜馆子不仅有连锁巨头,还有街头大排档和家常小馆子,这些地道的口味让这些离乡的湖南人仿佛吃到了妈妈亲手做的菜。

  当然,不止是在深圳的湖南人爱吃湘菜,深圳整座城市几乎都被湘菜包围。《2019中秋假期消费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中秋期间深圳湘菜的交易额比平时增长9成以上,超过粤菜增幅。

  除了湘菜,早些年遍布深圳的还有来自湖南的的士司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湖南攸县陆续有人来到深圳开起出租车,他们带着湖南口音穿梭于深圳的所有角落,成为最熟悉这座城市的人。

  早期的的士司机集居在一个叫做“石厦村”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到来,“石厦村”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的哥村”。后来,因为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越来越多的湖南攸县人聚集到石厦村,成为出租车司机。

  多的时候,石厦村里有着3000多个攸县司机,加上司机的家人和做其他生意的攸县人,石厦村里的攸县人数已经超过1万。

  在石厦村,充斥着浓浓的湖南气息,菜场里香干、腊肉、红辣椒这些湖南特色食品随处可见,村里甚至有直接打出“攸县”字眼的店铺,俨然成了一个“湖南村”。

  当然,来深圳发展的不仅仅是攸县人,改革开放以来,还有各市州的湖南人纷纷涌入深圳,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有商人、有白领、有工厂上的流水线工人……多年来,一代代湖南人为经济特区的建设拼搏奋斗,也在改革浪潮中有了各自的收获。

  深圳,与湖南顾盼情深谋发展

  近年来,湖南与深圳的经济来往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在湘投资的深圳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投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

  2019年湖南引进的深圳市“三类500强”企业9家,占全省引进数量的7.5%;全年深圳市企业来湘的项目总投资1132.1亿元,占全省11.4%。

  2020年上半年深圳市企业到湖南的项目总投资510亿元,占全省9.5%,从深圳市引进资金458.3亿元,占全省9.4%。

  深圳,与湖南共迎战略新机遇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蹄疾步稳,借“基”布局正当时。

  展望未来发展,同样敢为人先的深圳和湖南,将迎来新的战略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