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今年湖南夏粮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双提升,夏粮种植面积为106.3千公顷,同比增加3.9千公顷,增长3.8%,总产达43.1万吨,同比增加1.8万吨,增长4.3%。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可达7150万亩左右,较去年增加225万亩。

  今年在疫情、汛情双重影响下,湖南夏粮能喜获丰收,离不开农业科技服务的力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秉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惠及千万家”的理念,进村下地开展科技服务,及时化解农民遇到的生产难题,一路护航直到颗粒归仓。

  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表示,该院已形成“常下乡、下长乡、合力服务三农”系列专家组团服务模式,用科技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湖南省农科院向农户捐赠农业生产物资。湖南省农科院向农户捐赠农业生产物资。

  科技保姆一路护航,种粮大户种田无忧

  今年,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种粮大户许再力种了300多亩早稻,要伺弄好这些田非常有挑战性,但许再力一点也不愁,因为有科技保姆护航,这是他的种田主心骨,是他搞好今年早稻生产的坚强后盾。

  能让许再力如此有信心的科技保姆是谁?原来是湖南农科院的专家们。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柏连阳亲自率领院里10余名水稻专家到该村现场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并送来近10余万元的种子、肥料等物资,鼓励农民搞好今年的水稻生产。

  既当随叫随到的种田助理,又做无微不至的科技保姆,这是参与科技服务的湖南农科院专家们给自己的定位。农科院始终如一地践行着把技术送到千万家,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形式把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给农民带来技术指导服务。

  许再力不仅免费获得了湖南农科院提供的肥料和种子,还享受了绿色植保技术服务。该技术用赤眼蜂和青蛙来防治害虫,进行生物防控,既能减少农药用量,还能让病虫害减少60%以上。

  在科技保姆的建议下,许再力的种田农业机械家族越来越完善,配备2台收割机,2台旋耕机,1台无人机,1台抛秧机,1台烘干机。这些都是他敢于挑战大规模早稻种植,征战广袤田野的“大杀器”。

  谷种品质好,使用先进农机具种稻,许再力的种田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有了翻天覆地的革新。这种革新带来了成本减少、稻谷品质提高的成效。他预计今年水稻生产可增收6万元。

省农科院专家到长沙县路口镇查看前季水稻绿色控虫效果。省农科院专家到长沙县路口镇查看前季水稻绿色控虫效果。
省农科院专家到长沙县服务指导早稻生产。省农科院专家到长沙县服务指导早稻生产。

  千锤百炼出金种,哪里需要去哪里

  论文要在大地上写出成果,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赵正洪说,该所长期致力于稻米品质改良及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保证千锤百炼的种子一旦下地就能种出金疙瘩,成为农民朋友信赖的金种子。该所先后培育出的“玉针香”“农香32”“农香42”等系列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正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改良了“湘米”品质、大幅提升了“湘米”形象,提升了农民种粮效益,这些新品种成为农民朋友信赖的金种子。

  科技力量如何服务三湘百姓,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团成为该所科技服务主力。他们点对点紧密对接有需求地方,尤其针对贫困地区枕戈待旦,只要有需要,就立马把科技服务人员派出去。

  在今年上半年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很多种粮大户缺乏技术支撑,该所果断派专家下一线进行科技指导。在年中汛期,农科院水稻所派出水稻专家罗先富副研究员等长驻岳阳市重灾区达半个多月,在一线指导灾区农民有序恢复生产,受到当地农民的高度评价。

  省农科院副院长许靖波说,该院紧紧围绕服务全省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专家们多深入基层,着力打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以此提高农业效益,提升产业实力。

  在隆平稻作公园从事水稻生产的长沙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湖南省农科院科技服务的受益者。该公司业务覆盖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出水稻+油菜+旅游的发展模式。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了湖南省农科院全产业链的指导和科技服务支持,水稻种植基地实现“优质高产高抗”,相关会务、农耕研学活动如火如荼,全产业链模式愈发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