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新期望、新力量。回首2019年,湖南省政协委员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湖南省“两会”即将召开,委员们将带着一年的履职记录,交出一份“委员答卷”。红网时刻特别推出“委员的答卷”系列报道,展现政协委员们的精神风貌。

图为省政协委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蔡霞 供图/受访者图为省政协委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蔡霞 供图/受访者

  红网时刻 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我要呼吁湖南做‘戏曲版’的《声入人心》。”

  说这句话的,是省政协委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蔡霞。同时她也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师从著名二胡大师宋飞。除了二胡,蔡霞更为人熟知的是她在大筒演奏上的不凡造诣。

  从前,蔡霞以一己之力,为湖南大筒正名,现在,她希望能聚集合力,将地方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缘起

  大筒,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是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之于花鼓戏,如京胡之于京剧,均为地方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湖南大筒,前身“古角”,古时中原已有的胡琴类乐器都称为“古角”。它从唐代“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走来,穿越一千多年与现代音乐人蔡霞邂逅。

  “我4岁开始学二胡,父亲曾是一名大筒乐手,母亲是一名花鼓戏演员。”在剧团里长大的蔡霞,大筒与花鼓戏的和鸣,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15岁的蔡霞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今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花鼓科,主修二胡,副修大筒。在她看来,取材于竹的大筒,其琴声刚柔并济,快慢相合,包罗世间万象。

  传承

  在北京求学时,好几位二胡大师得知她是从湖南来的,都说:“你是湖南人,大筒是湖南的宝贝,你怎么不好好弄一弄?”

  老师们的话深深地触动了蔡霞的心。2011年,蔡霞在江苏徐州的胡琴博物馆看到,中国胡琴地图上湖南居然是空白,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湖南人的大筒“找回来”。

  多年来,蔡霞为大筒实现了许多个第一。

  出版了第一张大筒教学光盘、举办了第一场大筒专场音乐会、主持了第一个省级大筒研究课题、筹备成立了第一届湖南省音协大筒学会、组建了第一支大筒表演组合“红辣子组合”、出版发行了第一本大筒独奏曲集……

  对大筒艺术的执着追求,不分昼夜地练琴背谱子,为蔡霞赢得了一个“钢铁霞”的绰号。但是在记者面前讲起地方戏曲的传承和未来,她的眼神里看不到疲惫,有的只是深深的担忧。

  启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我们传统戏曲里面这么多优秀的剧目,不应让这些宝贝蒙尘啊。”蔡霞的担忧并不是全无道理,精美古老的传统艺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传承传播,始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当湖南卫视出品的美声主题推广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横空出世时,蔡霞忽然意识到,同样是将传统、高雅艺术大众化,美声可以,戏曲一定也能行。

  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种类繁多、剧目丰富。尤其说起花鼓戏,蔡霞眼里闪着骄傲的光:近几年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桃花烟雨》湘剧《李贞回乡》等多部精品剧目,频频摘获国家级大奖,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趋势。

  希冀

  “其实地方戏曲是个宝藏,但是需要进一步挖掘,要把戏曲文化推广与现代媒体发展结合起来。”

  在蔡霞看来,以美声和艺术舞蹈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声入人心》《舞蹈风暴》是很成功的,中国传统戏曲也可以与综艺节目做结合,让戏曲传播形式更年轻化,更接地气。

  这次的提案,蔡霞准备提出这几点建议,“我们认为,要开拓戏曲媒体传播的综艺化道路,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互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在省级电视媒体开办专门的戏曲栏目,打造中国戏曲舆论风向标。”

  此外,蔡霞还建议,湖南还可以率先创设全国性的地方戏曲乐种等品牌赛事,挖掘地方戏曲乐种、地方戏曲音乐创作等稀缺人才。“要保证作品创作质量,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让更多青少年感受戏曲艺术的熏陶,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