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图:澳门半岛鸟瞰图。  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供图  左下图:澳门金莲花广场上的“盛世莲花”雕像。  资料图片左上图:澳门半岛鸟瞰图。  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供图  左下图:澳门金莲花广场上的“盛世莲花”雕像。  资料图片

  素有“莲花宝地”之称的澳门,未填海造地前,其地形恰如含苞待放的荷花。二十载钟灵毓秀,盛世吹开千重瓣,映日荷花别样红。

  行走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及议事亭前地,色彩艳丽的南欧风格建筑,让人望见这座小城的过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回归前的澳门,经济连年低迷、失业率高企、治安堪忧,这喜乐要待到回归后,才真正有了着落。

  1999年12月20日,阔别已久的游子回归母亲怀抱,五星红旗在澳门夜空高高飘扬。其实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在澳门中小学生人数最多的濠江中学,时任校长杜岚就带领学校师生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每逢国庆节,澳门大街小巷便张灯结彩,主要街道搭建国庆牌楼。

  爱国主义的传统流淌在澳门居民的血液中。爱国爱澳,这是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也是澳门发展的力量源泉。举目四望,澳门凡设杏坛处,皆可见国旗飘举,都可闻国歌悠扬。

  “澳门善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说。

  回归祖国20年,澳门迎来史上发展最快最好时期,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也是全球领先。今日之澳门,如同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耀眼光芒令世界瞩目。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少者有其学,澳门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2007年起,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覆盖范围从幼儿教育直至高三,政府免费教育津贴逐年增长;2008年起,澳门每年开展现金分享计划,它更为人称道的名字叫“派糖”;2014年,澳门特区政府修改填海造地规划,大幅增加住宅用地,在提供的3.2万套房屋中就有2.8万套为公共房屋;如今澳门65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每月可到手6000多块澳门元,还有免费交通和医疗等福利……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澳门回归以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曾记否,2003年非典阴云笼罩,澳门旅游业陷入低迷,中央政府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为当地旅游市场注入强心剂;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幸有中央政府多措并举力挺,澳门免于经济衰退的恶运。《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让“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澳门一次次收获发展机遇。

  港珠澳大桥、粤澳新通道、澳门机场填海工程等跨境及本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并投用,澳门内引外联再添助益。

  千里清流润濠江,珠澳共饮一江水。今年,澳门回归祖国20年,珠海对澳供水60年。内地在解决澳门饮水、食品乃至土地问题上做出最大努力。强台风“天鸽”前年袭击澳门,驻澳部队千名官兵协助抢险救灾。无论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澳门与国家始终血脉相连。

  在国家发展的大棋盘中,澳门有自身独特定位。“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加入港澳专章,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加快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而今,“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思路更见清晰。澳门正由“博彩”走向“多彩”,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等多元产业欣欣向荣。

  哪吒庙与大三巴比邻、妈祖庙与娱乐场共存,东西方文化汇聚于斯。澳门历史城区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此保存。葡挞酥香鲜甜,杏仁饼齿颊留香,这里有老字号,还有旧街坊,更有质朴与人情。

  这座不少街道以“莲”为名的小城,去年共吸引旅客超过3500万人次,“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名号越叫越响。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诗意的栖居不再是梦想。

  曾几何时,澳门青年谈及人生规划,大抵不离当地。试看今朝,港珠澳大桥连通澳门与内地,有原本想留在澳门做公务员的青年,选择前往深圳创业,往返两地乐此不疲。二十弱冠,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

  快看!澳门金莲花广场上,盛开的莲花傲然屹立,祝福澳门永远繁荣昌盛。追梦的征途中,花开万朵,芬芳馥郁,澳门这座洋溢着活力的小城,正迎来下一个如画盛景。(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