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长沙、株洲等地推动垃圾减量,进行产业转型,对症施策保护水环境
双管齐下
长沙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
长沙2003年规划了1000多亩地用来建设垃圾填埋场。“建好后,每天垃圾填埋量有1500多吨。2003年-2007年间,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峰值曾达到1万吨/日。”长沙市副市长刘明理说,按照这样的趋势,垃圾填埋场规划相对于长沙城市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垃圾减量是长沙在探索更好发展方面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垃圾管理是一个城市公共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长沙正通过生活垃圾深度处理项目和垃圾减量奖励机制,双管齐下,治理城市生活垃圾。
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对地区垃圾减量实行奖励机制。“减少一吨,可获得230元奖励。2017年每天产生垃圾8000吨,2018年每天7000吨。持续增长十几年的垃圾总量,在2018年出现了下降拐点。”刘明理说。
同时,垃圾输出地按照每吨30元的标准向垃圾输入地交补偿费,这笔费用用来对老百姓进行生态补偿,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
此外,长沙推动建设了生活垃圾深度处理项目,日均处理垃圾5000多吨。通过垃圾焚烧,实现上网发电和垃圾减量,大大减少了垃圾填埋量,为守护长江清水绿岸贡献了力量。
刮骨疗毒
株洲经济焕然新生
清水塘老工业区污水因排放主体不同,经常出现不同颜色,含镉、铅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经由霞港湾排出流向湘江。人们曾把霞港湾叫作“五彩河”。
2018年12月30日,中国五矿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夫塞特炉正式熄火关停,标志着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
如今的霞港湾,砂石见底,两岸草木葱郁,变成了清澈的水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霞港湾又回来了,湘江霞港湾段水质已提升至国家Ⅱ类标准。
“一边开刀,一边以跟别人差不多的速度在跑。”株洲已经悄然开始了产业转型。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产业,共同构成“3+5+2”现代产业体系,株洲着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从重化工为主向以中国动力谷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
清水塘是株洲现代工业的起点,也是株洲工业过去和未来的连接点。株洲坚持市场运作建新城,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新城开发建设。位于清水塘的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已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
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协调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湘元介绍说,“已搬迁的部分企业总部还会回到清水塘,但会是零排放。”
守护清水
洞庭湖区坚持“大保护”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湖南境内有长江一级支流“湘、资、沅、澧”四水和享誉国内的“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和最主要的调蓄湖泊,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然而,洞庭湖曾一度面临河湖水生态萎缩、垸内水生态恶化等水生态环境功能退化问题。
岳阳临长江、滨洞庭,是一座现代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岳阳境内违规采砂曾经频发,机器轰鸣,噪声不绝,水域生态遭到了极大破坏。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长江段的监测点林阁老巡护监测点本是江豚的“天然食堂”和栖息地,长江在这里拐了个S弯,水流缓慢,鱼虾成群。
但非法砂石码头带来的生态破坏,曾使江豚一度在这里绝迹。近年来,岳阳市政府针对多年形成的违规采砂、违规占用长江岸线等问题展开持续整改和治理,推进碧水保卫战。如今,这里已是一江碧水,江豚自由嬉戏。
湖南省水利厅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调研员唐晓荣介绍说:“‘湖中有湖,湖中有垸’是洞庭湖治理难的原因之一。”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之湖”,自1956年以来用于发展渔业生产。但由于高密度养殖、高强度投肥投饵、大量设置围网等原因,大通湖产生了湖底“荒漠化”、氮磷超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到2016年水质考核结果为劣Ⅴ类。
近年来,大通湖区全面对症施策,通过外围截污与区域减排、生态修复与大湖增容、河湖连通与换水治水等方式,稳步提升水质状况。同时,查处企业违法违规、实行周边退养和生态修复等,持续深化整改,保持水质向好。
如今的大通湖,天水一色,水草如织,水鸟在湖面水草上筑巢繁衍,自由栖息。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