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1日讯 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却先后患上了心理疾病。一个是“强迫症”不愿意参加高考,一个是“抑郁症”重度发作,交流只能靠点头摇头。近来,由于高考心理问题来咨询的学生比平时明显增多,以抑郁、焦虑、睡眠问题为主。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马静博士建议,广大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出现早期心理问题时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及时干预,不要怕耽误了他们的学习和考试。
月考失利后
他不愿参加高考
“不要让我参加高考,我笨,为什么要高考……”一直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小良(化名),在今年的一次月考严重失利后,突然再也不想进教室复习了。记者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了解到,这个来自株洲的17岁少年被诊断为“强迫症”。
小良进入高中后,在学校创新班中他一直保持前10名。然而,高考临近,在今年1月份的月考中,他的成绩竟跌落到倒数第1名,面对从未有过的糟糕的成绩和批评,小良很是难过。“坐在教室我就会想自己得了倒数第一名,反复想人为什么要高考?反复想参加了高考又能怎么样?”小良说,“感觉老师同学也瞧不起我,他们咳嗽就是对我有意见,要我安静。”逐渐地,小良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且会反复纠结类似的问题,并不再愿意去学校。
4月底,小良在父母陪同下到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就诊。根据他的咨询和检查情况,儿少心理科陈曦医生认为,小良主要考虑为“强迫障碍”,即强迫症。
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小良目前的情况有明显好转,强迫思维基本消失,情绪好转,还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团体活动。“希望早点去学校,明年继续参加高考。”小良说。
儿少心理科陈曦提醒,过分严格要求和追求完美易形成强迫型人格。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事件,如父母离异、学业过重、受严厉批评、人际关系紧张等,可成为发病诱因。因此,建议父母为孩子营造稳定、和谐、愉悦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重度抑郁
他交流只能点头摇头
18岁小魏(化名)是衡阳一名高三学生,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加大,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1点之间几乎都为紧绷状态,小魏慢慢出现睡眠不好、头晕头胀、心情低落、自卑敏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但种种原因,小魏的情况被忽视了。
5月22日,高考逼近,小魏竟然出现全身乏力症状,也很少说话,只用轻微的点头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见。5月26日,小魏在父母陪伴下到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就诊。
经检查诊断,小魏属于重度抑郁发作,病情已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会功能和学习生活。目前,主要对小魏采取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方式。由于小魏还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还将对其运用最新的人际关系治疗法,帮助小魏更好地建立独立胜任能力,应对未来生活的种种变化。
陈曦医生也建议,高考即将来临,在最后的临考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保持良好心态,不可再施压、苛责孩子,可尝试放松训练,注意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饮食营养,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及时到儿少心理科门诊咨询。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石荣 范芳秀 实习生 苏雨
连线
抑郁症逐年增多
国内首次引入“人际关系治疗”培训
本报6月1日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成瘾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尤其在青少年、孕产妇、都市白领、老年人等特定人群中,抑郁症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更好地治疗?今天上午,由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省精神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等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潇湘精神心理高峰论坛举行,在国内首次引进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行为医学及精神医学教授Dr。 Miller 的“人际关系治疗”培训,将为更多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
省脑科医院副院长刘学军介绍,人际关系治疗是抑郁症诊疗指南里推荐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国内仍是新生事物。在国外,其实已有愈来愈多的临床证据表明,除了各个年龄阶段的抑郁症, 人际关系治疗还适用于各种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如暴食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患者以及药物滥用和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程杰 石荣 实习生 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