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彭 谭思敏 整合报道

  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6个省(区、市)、90个市(地、州、盟)、127个县(市、区)进行表扬,并予以激励和支持。赶紧来看看湖南都有哪些方面、哪些市县被表扬了?哪个市被点名表扬次数最多?又是所为何事?有没有你家乡?

  ●湖南2016年外贸成绩单: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17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05.2亿元,同比增长1.5%,进口577亿元,同比下降8.9%。

  ●2016年我省外贸结构也更趋优化。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进出口1264.3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70.9%;市场分布更加多元,与香港、美国、欧盟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均超过190亿元;贸易主体中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外贸内生动力强劲。

  ●在全国外贸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湖南出口成功实现了加速奔跑。2016年我省出口12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放眼全国,仅有10个省市进出口总值或出口值实现了正增长,成为整个中部地区2016年外贸的亮点。

  ●2016年年中,针对民间投资乏力,湖南再推有力措施,大胆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启动促进民间投资六大专项行动。为经济发展护航,全省优化经济环境、畅通融资渠道、落实减税清费政策等系列举措贯穿全年。

  ●2016年前11月,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逾4839亿元,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落户湖南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39家。

  ●2016年12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科协第十次全省代表大会同期召开。会议印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这是湖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创新被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新战略,提出打造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出台的“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科技规划”升格为“科技创新规划”。

  ●2016年,我省还被纳入全国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专利申请量达5872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563件,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06件。

  ●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51.1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GDP增速8.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292.3亿元,同比增长19%左右。

  ●2016年,我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7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其中3项金奖,获奖总数和金奖数均创历史新高。

  ●2016年我省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47.99万套,为目标任务的105%,排全国第二位。

  ●2016年,我省通过积极有力的资金保障和土地保障,实现棚改直接投资约1500亿元,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较上一年度大幅提高。通过货币化安置拉动全省商品房销售1100万平方米,约占全年商品房网签面积的13.3%。公租房分配入住28.5万套,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39%。

  ●2016年,长沙项目建设积蓄强大后劲,全年80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34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25%,全年投资增速保持中部省会城市前列。长沙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积极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2016年长沙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6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593.71万平方米,增长36.2%;商品房销售额1661.41亿元,增长48.8%。

  ●2016年,长沙完成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06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长沙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和房地产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部分基础设施领域。

  ●2016年,中部地区首家、全国第八家民营银行——湖南三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三湘银行)在湘江新区正式开业。长沙农商行挂牌成立,湖南长银58消费金融公司获批设立。

  ●2016年,长沙市坚持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充分运用好财政政策,积极为企业降费减负,长沙市本级为企业降费减负约6.43亿元,“营改增”为企业减负50.9亿元。

  ●长沙市推进金融创新,将企业债券作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渠道。近3年,全市累计获批24支企业债券,共计募集资金逾400亿元。

  ●2016年,株洲市保持定力调结构,精准发力抓项目,产业实力持续增强,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其中最为抢眼的是“株洲·中国动力谷”开发持续发力,全年3大动力产业实现增加值190亿元。株洲全市新增过百亿工业企业4家。成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期建成开园。

  ●2016年,中车三大研究院、IGBT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4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制造强省重点项目。建成标准厂房302万平方米。建成创客空间2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5%。

  ●2016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株洲市共有12个项目获批立项,获得立项资金2700万元,立项数创株洲历史新高,立项数和资金数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强。

  ●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名单进行了公示,株洲入围该名单,获产融合作先行先试资格。

  ●株洲市获批为全国首批26个先期开展通用航空产业综合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

  ●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突出清水塘搬迁改造,推动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焕发新的生机。着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轨道交通城、航空城、汽车城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圆了株洲千亿产业梦。

  ●2015年,株洲市的轨道交通产业产值成功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株洲的目标是再翻番,形成2000亿元产值规模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株洲高新区获批长江经济带国家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全国排名从46位跃升至28位。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由52.3%提高到68%。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总量由全省第六前进到第三。加快建设九大服务业集聚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由32.9%提升到49%。成功列入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7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为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

  ●2014年1月,株洲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取消“以药补医”改革,23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株洲因此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全面实现取消“以药补医”改革的地级市,也是全国7个首批全面实现取消“以药补医”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

  ●2012年-2015年,株洲市总控医院统筹基金增长在14%以下。常见病或多发病的参保参合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治疗10-12天,自付费用只有200-300元,到基层医疗机构看一次门诊,自付费用一般不超过50元。

  ●2014年至2016年,为专项补助城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亏损,株洲市级财政预算从195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从201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建设和发展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安排300万元用于引进、选拔、培养人才。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在对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评估报告中,株洲排名第四。“株洲经验”先后多次在国家不同层面的会议上,被作为典型介绍。全国先后有20多个城市的考察团来到株洲,学习医改经验。

  [宜章县:莽山水库成PPP模式建设重大水利项目“破题之作”]

  2015年5月21日,莽山水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莽山水库开工建设,是全国12个试行PPP模式重大水利项目中第一个成功的项目。成为国内运用PPP模式建设重大水利项目“破题之作”。莽山水库是珠江流域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控制性工程,总投资估算18.9亿元,总库容1.33亿立方米,水电装机1.8万千瓦,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2万亩,获评沃源杯全国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水利工程第二名。

  [吉首市:PPP项目总投资达301亿元]

  2014年以来,按照国家、省及州的安排部署,在省、州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及业务指导下,吉首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全力推进PPP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吉首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总顾问,市长为组长的PPP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在湘西州出台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为项目规范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吉首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储备PPP项目37个,其中已启动实施项目23个,总投资达301亿元。

  [常德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6年9月25日至27日,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第十三督查组来常德市督查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召开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市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国务院督查组对常德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常德市遵循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常德在全国率先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3年行动计划。常德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为36.1平方公里,试点范围内共划分17个排水分区,计划建设项目148个,计划投资78.15亿元。目前,常德市已完成海绵投资43.34亿元,投资完成比例为55.5%,示范区内16个内涝积水点已整治完成15个。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常德市热岛效应缓解明显,2016年夏季热岛效应为2.47℃,较2015年的3.39℃降低了27.1%。

  [湘潭县:以项目建设攻坚助推经济增长]

  ●近五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由101.2亿元增加到213亿元,平均增速保持在22%以上;全县GDP、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总量翻番……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湘潭县近年来以大手笔融资、急加速投入、大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城乡开发、生态改善。

  ●围绕项目建设,湘潭县创新实施了“三线合一”督查、“投入倍增”调度、“现场打分”评价等机制。近年来,湘潭县从政策完善着力,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项目建设决策委员会现场办公决策,职能部门限期办理,所有项目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二以上;当好项目手续“代办员”,为落户企业全程代理服务,促进企业尽早开建。

  ●湘潭县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首要载体,大力发展一区多园。同时,为了项目的源源不断,湘潭县主要在三方面实行“项目策划”:一是对照国省政策策划项目,二是围绕自身规划策划项目,三是围绕特色产业策划项目。

  ●通过开展“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突破年”等活动,湘潭县近3年引进新项目134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6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