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暑假生活已过半,学生们的假期过得怎样?都有哪些打开方式?是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还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或者是暑期作业“新玩法”,定个课题来研究……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学生暑期生活系列报道”,重点关注暑期兼职、社会实践等热点问题。

  长沙晚报记者 王娜 实习生 郝建一

  暑假长达两个月,多数大学生会利用假期选择做兼职,不仅挣了工资,还可以提前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如黑中介或不良用人单位乱收押金、忽悠人、玩失踪……种种“兼职陷阱”让人防不胜防。近日,一则“长沙女孩暑假兼职,钱没挣到反被骗3万元”的消息,更是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暑假求职的信息多数是通过网络中介、门店广告等方式获得,少数人通过熟人介绍。殊不知,在网上寻找兼职信息,广告背后极有可能是骗子制造的陷阱。

  案例1

  产品总是“不达标”

  280元押金要不回

  “男女不限,免费培训,无押金。每件15元到100元,当天结算,可带回家做,无时间限制,熟练后月收入1500元到2000元,签法律合同。”长沙某大学学生李汶静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在路边看到这样一个小广告,说“手工植物纤维画”可以带回去制作,非常简单。她和两个室友找到这家兼职手工艺品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让她们签合同并交280元押金,并称“我们会和你签订一份法律合同,不用担心”。

  由于对方只教了她们比较简单的工艺,而制作其实非常难,李汶静好不容易完成一幅画交过去,对方却总是说“不达标”。无奈之下,她们决定不干了,可是押金却怎么也要不回来。对方告诉李汶静,合同上写了只有完成5幅作品之后才能退押金。由于签合同时,李汶静并未仔细看,如今只能吃“哑巴亏”。

  防骗支招

  记者拿着李汶静三人所签的合同,找到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律师许玉君。“这个合同公章一看就存在问题,多半是假的。”许玉君说,公章上只有“××专用章”几个字,根本没有地区、行业、公司名称等要素。而从合同内容来看,均是约束求职者的,对用人单位的义务几乎没有涉及,最后也没有明确的违约责任。“此类合同只不过是骗子掩人耳目的幌子,合同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许玉君提醒,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工时,不得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不能扣留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作为抵押物。学生在求职时要自觉加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