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孟川瑾博士(受访者供图)

  (新浪湖南 讯)在网络社交媒体高度发达,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源的今天,几乎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在发生后数分钟内被事发现场或周边的人发现并发布在微博等网络媒体上。微博作为新的技术引用到政府机关,一个生态链基本完整的微博舆论场已经展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场并驾齐驱的态势。近日,新浪湖南专访中南大学孟川瑾博士(微博),他表示大数据时代,政务微博的兴起背后反映的是透明的文化,公众的文化。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发觉公众需求,努力做知识性政府。

  政务微博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孟川瑾博士表示,很多地方政府机构的政务微博应急管理都是被动的机制,现在的政务应急管理不仅是靠某一个部门,而是需要整个政府部门的管理。所以,政府部门需要架构应急管理体系,运用微博改变整体应对体系。

  政务微博如何掌握并运用好新媒体形式,第一时间发布重大信息,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密切与网友沟通联系,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上,如何在最佳时间澄清事实、回应关切、化解矛盾、树立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

  “政务微博最首先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传递速度快,但是隐藏最深层的却是一种管理措施,一种行政文化。”孟川瑾博士称,传统政务管理模式缺乏公考透明,而新型政务管理模式则是从技术上升到管理制度,再到行政文化的形成。政务微博提高微博执行力,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联合媒体、公众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发布《2014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报告》,“上海发布”在地方政府综合传播力和地方政府微信榜单中均排名第一,获2014年度十大政务传播力奖。“上海发布”之所以能做到“快”,得益于上海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网络,畅通各类信息获取的渠道。市应急办(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应急联动中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上海发布” 在此基础上,建立扁平化的信息审核机制,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核实后在最短时间内经领导审定发布。这些机制保证了“上海发布”在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应对信息,第一时间发布。

  “关注公众关注的事件 政务微博最核心的是互动”

  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是其互动性。政务微博在发布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在态度”的理念,把“公信力”作为生命线,即使耽搁一些时间,也必须由权威部门核准信息,杜绝虚假、错误信息。

  突发事件信息在政务微博上发布,绝不是工作的终结。必须加强后续跟踪,加强与网友的互动,避免不实消息扩散。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后,网友的转发、评论会大量出现,会有支持、有关注,也可能会有质疑、不满,甚至谣言和谩骂攻击。

  “从有效发布信息,及时反馈民意,维护社会治安,再到应对突发事件,政务微博最核心的是互动。”针对政务微博发展形势,孟川瑾博士表示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是表现政府行为,通过行为影响身边人,取得公众信任,树立形象。政务微博只有在公正透明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让民众理解微博是干嘛的,并能积极运用这一工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微博活跃度和政府微博执行力。

  政务微博应走向“cheaper faster better”

  “cheaper,faster,better,即运行成本更低、运作效率更高、运营服务更好。”孟川瑾博士谈到全球电子政务会议上提出的三个理念,他表示政务微博在信息发布中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当“僵尸”,发生事情了再临时组织信息发布的微博没有生命力,缺乏影响力,甚至会影响公信力。

  孟川瑾博士称,大数据时代,背后反映的是透明的文化,公众的文化。要让政务微博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必须有充足的日常积累。政府部门应该在日常经验中深度分析,发觉公众需求,努力做知识性政府。

  “政务微博作为公共服务的官方媒体,‘服务’是其首要价值定位。”孟川瑾博士也表示,政务微博的服务范围应尽量涉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形成一个与政府服务职能相匹配的完整系统。(文/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