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衡阳县站8月5日讯(通讯员 廖嘉玲)“我们村66天未下雨了,多亏了我们的女支书魏书记带着女子抗旱服务队日夜奋战在田间地头,带领我们引水灌田,否则这大旱之年,我家这5亩水稻,肯定会颗粒无收。今天这地表温度起码有40多度。你看,她们还在清理沙凼。我去给她们送点水解解渴…”昨天,65岁的衡阳县井头镇当福村村民何荣莲提着一大桶凉水一边赶路一边告诉笔者。顺着何荣莲手指的方向望过去,笔者远远地看到了河床上有几个身影在烈日下忙碌着。
笔者从井头镇党委书记唐仕海那里了解到,当福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66天连续高温晴燥,导致该村三分之一的农作物受旱,几乎绝收;其他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当福村村支书魏书凤带领女子抗旱服务队日夜战斗在田间地头,帮助村民们抗旱浇地、解决饮水困难,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的影响和损失。
女子抗旱服务队解决缺水群众燃眉之急
今年48岁的当福村村支书魏书凤告诉我们:今年七月份以来,流经该村的武水河以及大大小小的二十多条小溪流早就已经断流了。该村500多口大大小小的水塘也干涸了。 这是她有记忆以来,干旱最严重的一次。早在7月13日,她在镇政府参加抗旱工作会议之后,就立即动员该村的各村民小组村长、党员、女指导员加入到抗旱的队伍中来。由于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落,全村1100多人口,常年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外出务工。留守在家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妇女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于是干旱时期,她们不仅肩负着家庭的重担,还挑起了抗旱的重任。女子抗旱服务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
女子抗旱服务队共有12名成员,年龄最大的阳功秀老人65岁了,其她的成员年龄在四五十岁上下。这群特殊的抗旱服务队伍,一个多月以来日夜战斗在抗旱第一线。
该县母亲河蒸水河的支流武水河流经该村,但已经绝流。于是魏书记带着女子抗旱服务队在河床的泥沙中挖出了一个个沙凼蓄水;在早已干涸的大水塘边,塘底已露出10多厘米宽的裂口,一台挖掘机已挖出近10米深的井口,魏书记说:“再挖上7、8米,就有水了,一口水井可以灌溉20亩田。镇政府每口水井补助我们500元,其他的钱村民们自己凑着。每口沙凼政府也补助我们300元。我们找到水源之后,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那些贫困母亲、孤寡老人、特困党员户、独女双女困难家庭,最后才轮到自己家。”
女子抗旱服务队的忙碌一天
早上六点多,女子抗旱服务队的“女将”们就主动去查看村该的10口深井和27口沙凼,并与坚守在深井抽水泵前的守夜的队员换岗,一旁的田埂上,一张简陋的竹床就是她们昨晚休息的床铺。
女子抗旱服务队的队员肖才凤告诉我们,前段时间某天半夜,该抗旱服务队52岁的王美容半夜值班查看发电机时,由于睡眠严重不足,而晕倒在地,鼻子碰在石头上,当时就鲜血直流。送到医院进行包扎,鼻子共缝了9针,现在还在医院住院治疗。王美容住院之后,她家的农田以及她帮忙照管的农田,又被抗旱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接管照顾了。肖才凤叹了一口气又说,“我们都是左右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肯定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早上八点,早餐过后的女子抗旱服务队的队员们拿起铁锹和铲子,打着赤脚,深入一个个沙凼中,将沙凼中的河沙清理干净。之后,她们又守在抽水泵前,看着沙凼中的积水被抽到干渴的禾田中。大旱之年,这沙凼中蓄的虽是混浊的水,但也贵如油呀!
早上十点。不远处,一垄垄禾苗在河水的灌溉滋润下尽情的舒展“腰肢”,大伙儿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时,魏书记的电话响了,“好的,具体地方在哪?将军组呀!我就赶来!”魏书记顾不上擦拭着额头的汗珠,又往该村的将军组走去。于是我们紧跟在后面。原来是将军组的两位村民因水灌溉问题发生了争吵。魏书记赶赴现场,短短十分钟就把劝解工作做好了,两位争吵的村民握手言欢。
中午十二点,魏书记和女子抗旱服务队的队员阳忠娥来到该村的耄耋之年的五保老人陈娭毑家中,为陈娭毑挑水、洗衣、做饭,陪陈娭毑聊天扯家常。据说。陈娭毑家的狗看到了女子抗旱服务队的队员们路过,大老远就会快乐地摇着尾巴去迎接。陈娭毑对我们说:“魏书记和女子抗旱服务队的队员是大菩萨呀,要不是她们经常来帮忙,我这老婆子哪能活到现在呀,早就生病见阎王了。”
离开陈娭毑家,她们各赴自己家中吃中餐。每天中午的一点到三点,是她们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由于外面的温度过高,她们都会关掉电泵,选择在家休息。
下午,她们又重复着上午的工作。
晚餐过后,村民们最喜欢在魏书记家外的空坪上纳凉聊天。魏书记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也经常发挥“强内助”的作用,耐心给村民们讲解旱情及宣传节水、灌溉以及安全用电等相关知识。据该县妇联主席张云芳介绍,象当福村“女子抗旱服务队”这样的小分队目前在全县的26个乡镇还有很多支队伍。自从7月份以来,县妇联发挥着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全县妇女加入到抗旱大军中。如今在衡阳县的田间头,随处都可见活跃在抗旱一线的女性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