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脾胃的补养对人体至关重要。2014年11月28日,CCTV-10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教授,为大家讲解怎样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小补品来补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不足则会导致气血两虚,甚至会引起各种疾病,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固护好脾胃。脾虚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肠胃不适、神疲乏力,过瘦或虚胖、舌苔淡白等。
腹胀腹泻适用山药健脾
脾虚的一大表现就是消化不良,也就是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表现出来就是腹胀腹泻。山药不仅能够健脾,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止泻,所以对于长期拉肚子(也就是慢性腹泻)且表现为脾虚的患者极为适用。
除了腹泻,还有一些代谢性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也适合用山药来调整。由于山药可以调节血糖,从中医来讲,山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此外,山药中的铁棍山药对平补肺、脾、肾的作用更为明显,可去皮洗净,蒸熟后食用,也可以做成山药粥,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四肢困重适合用薏米健脾
很多人会认为薏米适合口干舌燥的人吃,其实不然。薏米是一种偏燥的健脾药物,中医称之为“燥湿健脾”。它可以利湿,就是利小便,利水,水会排得更多,所以口干舌燥的人不适合吃薏米。但对于四肢困重的人,薏米则非常适用。当湿邪停滞在体内尤其是在四肢的时候,人体就会觉得四肢特别沉重,这是因为湿邪排不出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选用薏米来利湿健脾。
薏米还可以降血糖,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薏米健脾利湿,可以改善糖的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红小豆加薏米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利湿的功效。
舌苔腻说明体内有湿
我们体内是否有湿,其实可以通过观察舌苔发现。体内正常的人会有一层薄薄的舌苔,如果舌苔厚了、腻了,看起来像一层肥油,这就是腻苔,说明体内已经有湿。此外,大便黏腻、体型偏胖、头昏体沉、胃部闷胀也都是体内有湿的表现。这些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薏米来缓解,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不能仅仅只依靠薏米或山药来治疗,需要配一些既健脾又利湿或燥湿的其他药物辅助治疗。
长期胃胀适合茯苓健脾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高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临床上治疗脾胃最常见的健脾祛湿方,取茯苓、白术、陈皮、党参各10克,煎水服用,长期服用可解胃胀,补肺脾并治气虚。
通过本期节目对人体脾胃相关知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脾虚的各种表现和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等。因此,当我们身体有脾虚表现的时候,我们需重视起来,并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补品进行调养,如腹胀腹泻可使用山药健脾,四肢困重的人可选择薏米,长期胃胀则可以用茯苓祛湿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