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衡阳>健康>正文

十一出游注意保护肠胃 避免人在囧途

来源:现代健康网2014年9月26日10:15【评论0条】字号:T|T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对于喜欢旅游的上班族来说,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正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好时机。除了游山玩水、饱览古迹外,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也是旅游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不过,广大市民外出旅行常常会由于用餐卫生、地区差异饮食差异等,引发肠道疾病。医生建议,国庆出游市民带上藿香正气滴丸,可以防治肠胃闹脾气。 

出游

  假期出游  小心肠胃闹脾气 

  在旅游地,旅行者在街上碰到色香俱全、香气诱人的小吃都会忍住不要尝试一下。一方面在家难得尝到这些特色小吃,另一方面这样才不枉千里迢迢来旅游一趟。但是,旅行者这种毫无节制地享受美味的饮食习惯,也埋下了祸根。 

  假期外出旅游时,很多游客常常会遭遇肠胃不适的情况,轻者轻者腹胀恶心,重者呕吐腹泻。难道吃小吃也会“惹”得肠胃闹脾气吗?很多旅行者表示不解,小编也特地找来专家为大家分析。 

  专家指出,肠胃闹脾气一方面是由于地区差异导致的水土不服,尤其是体质稍弱的旅行者出现的比较多。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旅行者节日期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生活。 

  国庆假日期间,旅行者的饮食规律和生活规律都被打破,肠胃的功能被严重削弱。饮食不节,就容易出现过饱、食滞、腹胀等症,而在街边摊或没有卫生许可的饮食店食入生冷、腐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又易引发腹泻。因此,专家提醒,在假期出游的时候,旅行者要特别注意,多多关注肠胃健康。 

  做好防治  假期旅游才完美 

  如何避免旅途中的肠胃不适,实现完美的假期旅游呢?记住四字要诀“早防早治”。做好“早防”的充足准备;旅游是一种消耗体力比较大的活动,旅途中保持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就是时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因此旅游饮食以清淡为宜,少用辛辣油腻的食品。旅游中特别是在疲劳、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的情况下,应进食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辛辣油腻及生冷坚硬等难以消化的东西。长途乘车船等易出现头晕、恶心、食量下降,应多喝些茶水、果汁,吃些水果、面条、稀粥等,可有少量多餐的方法减少恶心。另外,蔬菜是重要的副食品,旅游中人体的消耗很大,需要及时补充。 

  小贴士:居家旅行——常备藿香正气滴丸 

  当然,“早防”还需要“早治”。若出现肚子胀满难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需尽快找地方休息,补充水分,同时还可以马上服用一些纯中药调理肠胃的药品,如天士力藿香正气滴丸,一方面可以理气和中,另一方面补充腹泻后造成的水分流失。藿香正气滴较其他藿香制剂,吸收快、服用方便,常用于肠胃不适、暑湿感冒,亦用于晕车晕船,抗腹泻作用。 

  藿香正气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藿香正气散方,组方为:藿香、白芷、陈皮、半夏、紫苏、厚朴、桔梗、茯苓、大腹皮、甘草。方中藿香芳香化湿,调和脾胃;紫苏醒脾胃化湿滞;白芷下行肠胃除湿浊;厚朴健脾燥湿,宽中化滞;大腹皮行气导滞,宽中除胀祛湿浊:半夏、陈皮和胃,降逆除恶心呕吐;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利水,以助脾胃的运化机能:诸药协同,共奏脾胃运化之功。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芳香化湿药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及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藿香提取物可不同程度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黏膜血流,使胃肠推进运动加快; 具有促进上皮细胞脂蛋白转运,提高消化酶活性等作用。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起到镇吐作用[,还可抑制胃窦分泌,降低胃液的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茯苓浸液能减低胃酸分泌,对大白鼠实验性溃疡有防治作用。紫苏水提浸膏和挥发油有显著的止呕作用。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运动加速胃排空作用。 

  藿香正气滴丸是中成药新剂型,原剂型为含醇40%~50%的酊剂,含醇量高,刺激性强,尤其对不饮酒的妇女、儿童一般难以口服。对特殊职业如司机,高空作业者等患者,不宜服用。藿香正气滴丸制剂不含乙醇又能使有效成分较快吸收,是对传统剂型改进和补充。 

  藿香正气制剂滴丸和不含乙醇的液体剂型对急性胃炎外邪犯胃型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不同剂型藿香正气制剂均有较好疗效。藿香正气滴丸对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降温退热,止泻作用相当。同时,藿香正气滴丸与液体剂型相比还具有起效快、服用方便等优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假日旅行中,市民往往不愿携带太多物品,而天士力藿香正气滴丸防治肠胃效果良好,方便携带,成为市民旅行的必备药品。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