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最初源于抗生素,长期过量的药物滥用,容易诱发病原体耐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曾被医学界视为对抗乙肝病毒的强有力武器,但由于早期乙肝抗病毒治疗并没有明确的启动时机控制,及长期过量的临床试验,核苷类药物中诸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已出现耐药率逐年上升的问题,困扰着临床医生和越来越多的慢性肝病患者。按照国内2000万慢性乙肝患者计算,至少有1成左右的患者出现了因病毒变异而导致耐药问题。“耐药”的出现给抗病毒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也额外增加了患者的经济与心理负担。
乙肝抗病毒药物经过近二十年的演变发展,出现了以恩替卡韦片为代表的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耐药发生,乙肝治疗怎样更省钱,也成为广大慢性肝病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序贯治疗不可取
部分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理念上存在误区,认为抗病毒药应该“从旧到新”、“由次到好”使用,更有甚者认为耐药迟早都要出现,不如出现耐药后再用“好药”,这种误区导致很多患者在治疗初始即陷入因耐药而导致的疗效不佳,重新选择治疗药物的两难局面,并且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也为后续治疗带来更多麻烦。
这种序贯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但危害很大,容易造成现有药物都出现耐药,而到最后无药可治的尴尬局面。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以润众为代表的恩替卡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很容易在初始就取得预期的疗效,即使出现效果不理想也有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
起始低耐药,省钱又高效
乙肝的初始治疗方案对推迟耐药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是预测耐药发生率的重要指标。抗病毒“战役”武器的选择至关重要,与其在初始就面临耐药问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低耐药药物。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中,以润众为代表的恩替卡韦片是耐药率最低的,经临床验证其治疗3年的耐药率不足1%,5年的耐药率也低于3%,可以说以润众为代表的恩替卡韦片是目前国内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中,优势最明显的。
以润众为代表的恩替卡韦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病毒抑制作用强,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中,恩替卡韦片的病毒抑制作用是拉米夫定的3至5倍。因此,润众(恩替卡韦片)也是目前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首选一线用药。
治疗早期,乙肝病毒抑制得越快,病毒控制得越低,出现耐药的可能性就越小,后期换药的可能性就越小,治疗的费用也会节省。
所以,乙肝患者尤其应当重视初治,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应尽量选择抗病毒能力强,耐药率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