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教授介绍说:解放前,我国大约有50%的盲人是由于沙眼引发的失明,目前, 临床上城市里,这种病例已经不太多见。
有人会问:沙眼是不是“红眼病”?张明亮教授表示:红眼病是流行性结膜炎。沙眼会引发结膜充血,但不是红眼病。据了解: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会出现干眼、倒睫、睑内翻、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眼盲。
据了解:沙眼会通过接触性传染,解放前,因为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较差,医疗水平也落后,一家十几口共用一个脸盆一条毛巾,一旦有人得了沙眼传染很快。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见到这种病症。如何预防沙眼呢?张明亮教授提醒市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不要共用毛巾、脸盆等,发现眼红、眼疼、流泪等不适要抓紧时间去医院就医。
张明亮教授在眼科领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多年,他说,门诊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病人,缺乏对眼病的正确认识, 他建议广大市民,看眼病时要避免一些误区
误区一:屈光不正,不戴眼镜
有的小孩患近视,远视力只有0.1~0.2,医生建议配载眼镜,但有的家长坚持不同意配眼镜,他们认为戴眼镜会视力越戴越差,或者说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形,有的认为我跟老师讲讲要让孩子坐第一位就行了。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近视眼戴眼镜之后,注意用眼卫生,有的可以阻止或减轻近视的发展。人的眼睛看5米以外的目标是不要调节力的,看5米以内的物体才需要调节力,目标愈近,需要的调节力越大,如果有近视不戴眼镜长时间坐在教室第一排,距离黑板约2.5米远,就等于长时间在看近距离的物体,青少年求知欲望强,功课多,做作业时间长,读书和写字又不注意姿势,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则睫状肌持续的收缩,过度调节,形成调节痉挛,容易头晕、眼胀、视疲劳,视力下降更快。
误区二:只要开药,拒绝检查
有的人看病,进诊室就说:“医生你只给我开点药,不要检查好不好”,我说:“先检查一下视力好不好”,她说:“不要查,我视力一直不好”。眼睛功能就是视觉,影响视力的病,都需要检查视力,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等。眼科的很多疾病,只要仔细检查,或者通过眼科的仪器检查,都能确诊,诊断清楚了才能确定治疗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误区三:眼睛发红 自购眼药
有人认为眼睛白睛红赤就是“结膜炎”,“红眼病”,自已到药店买一点眼药滴眼就会好,药店也常介绍用“萘敏维滴眼液”,因这种药可用于缓解疲劳、结膜充血以及眼睛发痒等症状。其实这种眼药的药理作用为拟肾上腺素药,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以退红,但退红只是暂时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的是结膜炎,买点抗生素滴眼液,用后也确实好了。但是白睛红赤是多种眼病的常见症状,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眼睑内异物、巩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等,都可出现眼睛发红,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尤其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前葡萄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炎,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治疗不当可在1~3天内造成失明,特别是老人,机体抵抗力差,对疼痛反应不敏感,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误区四:不遵医嘱 错过时机
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由于房角关闭,眼压突然升高,出现眼胀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视力急剧下降,有的仅有光感。眼前节混合充血,角膜呈雾状混浊,瞳孔散大,眼压升高可达50mmHg以上。这时若持续时间短,眼压及时控制,一般可逐渐恢复部部分视功能,在眼压控制后,需要手术治疗,但有的患者听说做手术就坚决不同意,这样就会错过了手术时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只眼发作后做手术,另一只眼需要激光治疗,可有的病人认为另一只眼没有病,没有做激光治疗的必要,过几年再来看病时,原来好眼睛反而失明了。所以,医生的建议,要认真考虑。
误区五:复诊就医 不带病历
病历是医生通过问诊、体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茯得的有关资料的记录。有的病人复诊不带病历,有些检查结果也随意丢弃。其实,病历记录对医生了解病情发生、发展、治疗很有帮助。每个疾病发生、发展都有一定规律的,疾病以前的表现也会在病历中反应出来。因此,患者复诊,请一定要记得带病历和之前的检查结果。(通讯员 陈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