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中国环保部公开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了“癌症村”这一名词,随即“中国癌症村地图”在网络上开始流传并引起关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个省市采访发现,绝大多数被贴上“癌症村”标签的村庄,在缺乏必要医学调查认定情况下,村民普遍反映有疾病多发状况,饮水安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威胁。
由于缺乏权威数据,网络流传的“癌症村”的数量并不统一,但绝大多数报道均将癌症等疾病高发的矛头指向饮用水受到污染。署名为“徐超-环保研究员”的新浪微博用户表示,我国数十“癌症村”中,64个有由水污染导致,排名第一。“癌症村”分布图和水质图惊人相似。癌症与环境关系多大?哪些环境容易增加患癌风险呢?
癌症与环境关系有多大
癌症很早就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WHO 2008年全球数据显示,19%的癌症是由包括工作环境在内的环境因素引发的,并导致了每年130万人的死亡。癌症风险增加尤其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有3 千余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已淘汰或限制的部分有毒有害化学品在我国仍有规模化生产和使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并不清楚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种类、数量、行业、地域分布信息。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出的107种人类致癌物中有像石棉、钢铁铸造、铝的生产、皮革粉尘这样的职业暴露风险,也有如苯、砷及无机砷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等危险因素。如果生产企业没有相应的环保措施或处理不完善,就容易使在其周围生活的人群暴露在健康风险中,工厂的生产垃圾会在污染周围环境(水、土壤、空气)后进一步增加周围人群罹患癌症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