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献血可防心脏病。每年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你相信献血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吗?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发病也增多。适量献血,特别是男人献血能改善血液中制造红细胞的铁的含量。捐出血液后,体内铁元素含量会适当减低,从而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研究认为,中年男子每年献血550毫升,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减低86%。男子年过40岁,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脂肪容易积存,许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定期献血则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人群调查研究发现,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与男性相比较少患中风、心脏病和肿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上述病症的机会也就随之升高。分析原因,认为中青年妇女每月的月经量失血降低了血液中铁元素的含量,加速了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髓造血,使新生的红细胞数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输送更多的氧气及营养成分给身体各部位,因而降低了患中风等病的风险。
怎样预防心脏病
警惕压力过大
当一个人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减压物质,所以一般的压力对身体不会造成大伤害。但是当压力过大或长期侵扰身心时,心脏就会被“压”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泪、对日常的琐事力不从心、比平常更加犹豫不决、食欲大减、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扰等。别把这些症状不当回事,要及时采取行动为身体减压。
学会最佳的放松技巧
平躺,双臂轻松地置于两侧,深呼吸几次。接着收紧脚趾头部位的肌肉,数三下,然后放松。按照该方法放松身体的每一组肌肉群,整个过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锻炼完毕后,深呼吸放松,然后慢慢起身。
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碳水化合物富含淀粉和纤维,到达体内后可以缓慢释放能量。全麦食品、谷类食品、糙米、燕麦片、荞麦和土豆都属于复杂碳水化合物。
别忽视自己的腹部不适
当心肌疲劳、受损、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时,心脏无法获取充足的血液。此时,一些人不会表现出胸闷、胸痛的典型症状,仅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特别是年轻人,应当注意。
抑郁情绪必须“消化”掉
抑郁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如果你的心脏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统计数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脏病发作后会出现抑郁情绪。这样反而对他们的康复不利。所以心脏病人患了抑郁症,应尽快寻求心理帮助。
运动比减肥更重要
经常锻炼的人,心血管发病率较低。如果“沙发土豆”每周抽3次时间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减肥,患病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心脏有问题也要锻炼
有心脏问题的患者绝对不是运动的“绝缘体”,心脏会从运动中获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寻求专家建议,挑选适合的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
考虑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近年来心脏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它可以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能将危害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小,能极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最好别喝酒
虽然适度的酒精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难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损伤心肌,令心房扩大、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造成房颤。
心脏检查不能忽视
如果你的年龄超过20岁,没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则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总胆固醇水平低于5毫摩尔/升比较理想,5—6处于临界状态,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超过6,那么你就要采取降脂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