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暑期安全红十字“救”在身边——2016年青少年救护培训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省儿医“护童计划”急救知识进校园百场巡讲第4场、团中央湖南小记者“超级急救员”活动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举行。本次急救知识培训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专家面对面授课,内容涵盖急救基础知识、创伤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徒手心肺复苏术。70余名小学生来到现场学习急救知识,并分组开展实践演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让急救成为自己的本能。
暑期刚过半,根据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意外伤害患儿统计数据,2016年7月该院共收治意外伤害患儿148例,其中骨折与外伤患儿排名第一,共收治103例,比去年同期增长22.62%,其次是异物35例,中毒12例,溺水2例,烧烫伤1例。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毒患儿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其中药物中毒占41.67%。
“小朋友们,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施救可以挽救生命。”正确的心脏按压部位是双乳头连线中点处,按压力度为胸廓下压约5厘米,进行人工呼吸的时候一定要先拉直气道……湖南省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马乐龙一边讲述,一边向孩子们现场演示徒手心肺复苏术。“如何把握救命的黄金4分钟?”马乐龙介绍,心脏停博4分钟开始复苏,急救成功率是50%,6分钟开始复苏,急救成功率是10%,大于6分钟开始复苏,急救成功率是4%。心跳停止4-6分钟,可引起大脑不可逆损失,在第一时间为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开展心肺复苏,在第一现场为伤病员采取正确的止血、包扎等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徒手心肺复苏术,马乐龙还向孩子们传授了止血、包扎等外伤急救技能。
活动现场还展出了100件儿童气管异物实物标本,瓜子、花生、糖果、小玩具、小饰品……。这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物品一不小心误吸进身体,就可能成了致命的“杀手”。在近距离感受气管异物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孩子们还饶有兴趣地观看《气管异物卡喉》急救视频,并现场跟着医院急救专家学习“海姆立克”气管异物排除法。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5.5万名儿童因为各种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童急救专家肖政辉教授分析,儿童是易于发生意外伤害的人群,并且发生意外伤害的程度常常比成年人严重,这是由于:
1、儿童的危险意识差。俗语说:“初生牛犊不畏虎”。儿童由于年龄小,未经受意外伤害的经历和痛苦,不了解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孩子看见大人吃药,他也想去尝尝,尤其一些糖衣的药片,吃到嘴里是甜的,吃了一片又一片,结果引起中毒。孩子看见大人用打火机、划火柴,他们也学着玩,一不小发生烧伤,严重时引起火灾。孩子喜欢玩水,家庭周围有池塘或沟渠,很容易发生溺水。
2、儿童运动能力不完善,发生意外事故时的逃避能力差。迎面来了车辆,成人根据车辆的方向,躲避能力较强,而孩子常不知所措或乱跑,易被车辆撞伤。成人不小心碰倒热水瓶只需将脚闪开,就可避免烫伤,而孩子则躲闪不及被烫伤。
3、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攀爬、跳跃等等,易引发骨折等外伤。有些孩子模仿电视中的武打动作,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本色”,不小心也易于发生意外伤害。
4、儿童皮层薄,体表面积小,与成人受伤程度不一样。同样一杯开水引起的烫伤,在成人受伤所占的比例小,而孩子则受伤面积大,比成人严重。孩子的颅骨骨质比成人薄,尤其婴儿从床上摔下来就可能引起颅骨骨折、颅脑损伤。
肖政辉教授表示,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家长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同时重视居家安全,特别要重视对家中儿童跌落、碰伤、割伤、烧烫伤的预防。家长既要加强保护儿童的意识,又要学习掌握处理意外伤害的各种急救知识和方法,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安抚孩子紧张情绪等。有意外伤害发生,这些急救方法将发挥作用,有效降低儿童伤害。(通讯员 姚家琦 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