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报道,心房纤颤是香港一种最普遍的心律不齐疾病,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高危一族。香港政府数据预测到2041年,每3人中,便有1人是老年人。在六十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就有4人有心房纤颤,八十岁以上比例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期将来患有心房纤颤的老年人人数将越来越多。而在中国内地,2014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10.1%,心房纤颤发病的情况更加严峻。
为什么要关注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没有明显病征,老年人多为隐型病人
心房纤颤的常见病征包括心跳紊乱、心悸或昏眩,病发时由于患者的心脏不能正常地泵出血液,滞留的血液会逐渐凝固成血块,一旦血块流至脑部,便有机会引致中风。
然而有部分心房纤颤的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病征,因此不少老年人往往在出现中风时才被确诊。目前20%-30%的缺血性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由于房颤所形成的血栓相对较大,堵塞脑部血管范围普遍较大,容易造成大范围脑部缺血,故此类缺血性中风较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为严重。
研究显示,心房纤颤患者会有:
- 高5倍机会出现中风
- 高3倍机会出现心脏衰竭
- 六成病人会因心房纤颤引起的初次中风而导致残障
- 双倍机会死亡
中风往往为患者带来多种不可逆转的伤害,包括失去知觉、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瘫痪、视力问题、手脚不协调、记忆力及思考力受损等等,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对患者本身及其家人构成沉重的身心负担。
根据调查显示,年纪越大,隐型病人的比例越高,数据分布如下:
新一代抗凝血药 每天服食一次有效预防中风
以往要诊断心房纤颤,需要到医院进行传统心电图检查。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医疗界已经可以利用手提心电图检测仪器进行初步的心律检测,只需30秒的测量,便可通过心跳状况识别老年人是否患有心房纤颤。
现在大部份老年人对心房纤颤都没有认识,当发现时已经可能出现中风及心脏衰竭等并发症,令身体机能严重受损,因此及早发现并预防中风十分重要。事实上,只要及早确诊及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中风风险可以有效降低。
抗凝血药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能有效预防中风。而患者在选择抗凝血药时,除了较传统的华法林外,还可优先使用较新式的抗凝血药物,研究证实新一代抗凝血药疗效比华法林高,有效预防中风的同时,不需担心戒口的问题,有部分更只需一日服食一次,患者使用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