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眼下,还未进三伏天,早已高温连连。百姓人家大多采用“现代化”方式消暑纳凉,随之,各种空调病、腹泻等也跟来了。我们不妨试试古人们的消暑方式。
古时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面对炎炎夏日,他们想出各种办法来消暑纳凉,健康、自然、环保,还适合自己。
古法乘凉 自然健康
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唐代诗人刘禹锡喜欢在近水处纳凉,明代李时珍也认为,暑气炎热,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而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此外,还有养金鱼、钓鳖、捕蛙、夏猎等。唐代还有供人消暑的凉屋,它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
可见,古人消暑是别具匠心的。但现在,随着电扇或空调的普及,手摇蒲扇、芭蕉扇等,早早“下岗”。夏苏英认为,根据人体的自然规律,冬至阳生,夏至阴生,人体之阳气自夏至开始,由体表转入体内,也就是说人体体表开始虚弱,这时我们如果在暑汗大出之时,突然受到寒凉的刺激,极易产生疾病。
长期在空调房还易产生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因此,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接触自然环境,茶余饭后,走上街头,在天然的习习凉风中,让躁热的身心复归幽静。
在太阳落山前后及晚饭过后,是乘凉的最佳时间,而一些古老的纳凉工具又可派上用场。夏苏英介绍,摇扇子可以祛暑降温,相对于电扇的“强风”和空调的“阴风”来说,摇扇子所带来的自然风更天然、更健康,既能锻炼上肢关节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等,另外,老人常摇扇,对防止颈部骨质增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适当运动 强体降温
我们从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中看出,古人乘凉、游山玩水时,不见有打赤膊者。医学认为,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打赤膊能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盛夏打赤膊、女性穿着过短、过露都会感觉更热。
很多人认为,夏季高温易出汗,最好的方式是躺着不动减少出汗。夏苏英却表示,夏季开展一些适当活动,反而能起到消暑作用。但是,夏天的运动跟其他季节的运动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夏天的运动必须尽量“轻一点”,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些,时间要求松些,让运动量少一些,运动强度轻一些,运动幅度小一些。
比如,游泳不光是消暑的好方法,也是女性塑身的最佳选择。减肥效果会在水的作用下,对调节体脂代谢、减体脂有明显效果。水的散热性远大于空气,实验证明,一个人在水中运动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强度在陆地运动1个多小时。
其次,在清晨或黄昏后,适当爬山、骑车、慢跑等,也是不错的户外消暑运动。
消暑食品 吃出清凉
在一些古装片里,我们经常看到、听见:“皇上,臣妾准备了莲子羹来给您消消暑。”这虽是后宫戏中的台词,那些自古常见的如莲子等甘味食物,味道不一定是那么适口,不过却是暑日的上佳清热、解毒食品。
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喝莲子汤。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食,能养神益脾。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就是采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淮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的,清凉爽口,清热养心。
炎热夏季,人体的食欲往往会对饮食发生误导,如极冷、极冰,导致的结果就是满足了口感,却带来了疾病。所以,夏季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不宜食物。我们从古人的食谱中发现,他们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凉与甜,而是加入了一些苦味、甘味的食物。
张凌推荐,莲子汤是夏天最佳的清凉食品,尤其是因大肠机能退化而常拉肚子的人,应常吃炖莲子,莲子有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安神的作用。古医书中有记载,莲子能清心、解热、止渴。这些甘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此外,三伏天里吃些苦瓜、苦菜,或适量喝点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饮料,还有夏桑菊、金银花等消暑凉茶,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