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以“互助·互联·互享,共筑血液安全”为主题的中南六省(广东、河南、湖北、广西、海南、湖南六省)血液资源共享框架协议于在长沙市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南地区输血医学学术会议上签订。
实现区域内采供血信息联网,达成信息共享。
“在献血前后,我们会对献血者进行转氨酶、乙肝、艾滋等病毒的检测,只有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临床,输注给患者。此外,献全血的间隔期为半年,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间隔期为14天,全年不得超过24次。六省血液信息的共享可以联网屏蔽不合格献血者与未到献血间隔期的献血者,防止血液资源的浪费。”长沙血液中心主任王双林告诉记者。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血液驰援机制与稀有血型的相互支持机制。
任何一方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本地难以自己供应血液时,区域内机构将迅速进行血液驰援,保障血液的应急供应。同时,当任何一方不能保障稀有血型供应向一方提出请求时,被请求方也应及时组织、动员力量进行应急援助。“每年的春节前后,高校学生放假,极端天气下街头献血人数锐减,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我们血液供应比较紧张的时刻,比如今年春节期间,长沙的A型和O型血一度紧缺,A、O型择期手术患者的手术不得不被迫延后或暂时叫停。协议的签订将更好地实现六省内血液资源的互联互通,有效保障区域内突发应急状况下的血液供应,这是它最大的意义所在。”王双林说。
六省联合,形成无偿献血宣传合力。
协议签订后,六省将打破以往单一血站孤军奋战的局面,共享无偿献血宣传、招募资源,联合争取社会资源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公民及学生无偿献血激励机制。
成立科研教学合作协作组,实现区域内科研教学及培训资源共享。
建立区域内采供血专家人才库、信息资料库与重点实验室共享库,促进区域内采供血机构科研工作共同发展,切实保障血液质量与用血安全。
探讨实施区域内的异地用血报销政策。
以往,无偿献血者的临床用血费用必须回到献血地报销。协议签订后,六省将探讨在区域内统一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并实现区域内献血者在就诊当地血站或医院办理用血费用报销的方法,有效缓解献血容易报销难的问题,不断提升献血后的服务水平。
“今后,六省每年都将召开一次协调会,以确保本协议所达成的共识能够得到推进与落实。协议的签订也将更好的实现区域内血液资源的互联、互通,搭建起中南地区血液资源共享的平台,是保障血液安全与供应的一个创新之举。”王双林说。(通讯员 顾夏 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