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曾松林,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
拥有20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主攻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种原因便秘等疾病的治疗。
夏季天气炎热,食欲下降,胃肠功能较弱,而细菌繁殖快,消化系统疾病又到了高发时期。炎炎夏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呢?本刊特别采访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科主任曾松林教授。
夏季消化系统疾病高发
每年进入夏季,各大医院前来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多。据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科主任曾松林介绍,消化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盛夏时节温度高、湿度大,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食物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加上人们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冲淡胃酸,同时天气炎热让人出汗多、睡眠相对不足等因素,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此外,夏季大量新鲜瓜果上市,瓜果在生长、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染上病原体,特别是大肠杆菌,如果未加清洗直接食用,很可能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冰箱里的剩饭剩菜储存时间一长,也给病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夏季常见五类消化道疾病
曾松林指出,夏季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病程较短,多数在进食后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突然起病,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软弱无力、头昏、口苦等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者,称急性胃炎;以脐周围及下腹痛及腹泻为主者,称急性肠炎,二者兼有者,称急性胃肠炎。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和酸中毒等症状。脱水严重者,可出现口干,尿少,皮肤松驰,眼球凹陷,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病征。急性胃肠炎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围。
从中医的角度,曾松林教授认为该病的发生系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过食生冷肥腻,以致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致病。一般分为胃肠湿热型、寒湿阻滞型、食滞胃肠型。
胃肠湿热型症见起病急骤,呕吐吞酸,恶心频繁,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疗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寒湿阻滞型症见患者呕吐清水,恶心频繁,腹泻水样便,腹痛肠鸣并伴有胃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治疗以疏邪化浊,散寒除湿为主。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食滞胃肠型症见患者恶心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发快,腹痛,泻下秽臭,急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治疗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为主。药用保和丸加减。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在60年代是造成死亡的常见病,虽然现在有下降的趋势,但急诊中仍然很常见。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菌痢潜伏期为1-2天,通常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重症病人,尤其是老弱患者因剧烈腹泻而发生失水、酸中毒、周围循环衰竭以至死亡。
中医称细菌性痢疾为“滞下”、“赤白痢”,曾松林教授认为夏秋季节,暑湿过盛,脾胃虚弱,如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品,或过食生冷,或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或寒湿滞留而致本病。此外,若人体正气虚弱,夏秋暑湿等时邪侵犯人体,挟肠中湿滞,郁积不化,必然使脾胃运化失健,导致胃肠虚弱引起细菌性痢疾。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曾松林教授认为中药马齿苋、苦参、铁苋菜、地锦草等对细菌性痢疾均有一定疗效。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病突然,潜伏期短,易集体发病,以及发病者均与毒性食物有明确的联系等,临床上分胃肠型与神经型两大类。中医称此病为类霍乱,曾松林教授认为此病是因食入含有邪毒的食物,或因寒湿暑热等邪内侵,使胃肠气机紊乱,运化失常所致。以突发腹痛、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疾病。曾松林教授建议一旦出现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夏季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嗜食生冷食物,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逆乱或湿滞日久化热,寒热互结,气不升降致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打饱嗝、腹部胀满不适、厌食、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曾松林教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辩证论治,如脾胃虚弱予以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法治疗;如痰湿内阻,用健脾和中,除湿化痰治疗均有疗效。
胃病复发
进入夏季,持续的炎热高温导致人体脾胃功能下降,胃黏液分泌也会随之相对减少,若大量进食生冷食物或受到时冷时热气候的侵袭都是各种胃病在夏季复发的诱因。曾松林教授认为素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夏秋暑湿之时人体易感劳伤倦怠,正气不足而出现脾胃虚弱,纳运无力,气机升降失司,若此时生冷、刺激性食物、酒精及幽门螺旋杆菌等寒湿毒邪乘虚而入,则易引起炎症、溃疡复发而加重病情。严重时都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夏季应如何减少、防治消化道疾病
为避免夏季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曾松林教授表示要从多方面加强自我防范,尤其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注意饮食,当心“病从口入”。夏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不要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少饮冰冻饮料、啤酒等,少吃油腻食物,不吃不干净、过夜的食物,忌暴饮暴食;生、熟食品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水果食用前务必洗净;尽量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也不要暴饮暴食;凉拌菜要洗干净,并用开水烫后,加醋、姜、蒜拌匀才能食用。
对于备受市民喜爱的海鲜,曾松林特别强调勿多食。因为绝大多数的海鲜都是性寒的食物,而我们的肠胃怕寒冷,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海鲜,很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发生痉挛。食用时应佐以生姜、醋,中和海鲜的寒性。
起居有常,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机体抵抗力下降。谨避寒湿等外邪,勿贪凉露宿,或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以防脾阳受困而致泄。
避免受凉。少吃冷饮、少吹电风扇和空调。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还要加强运动锻炼。
注意个人卫生。吃东西之前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把手指、手心、手背和手腕洗净。平日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开展家庭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做好杀灭蚊蝇措施,不让苍蝇接触食物。
家中常备药。夏季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市民可以在家中备一点常用药,如黄连素、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以及乳酸菌素片等,可以在胃部不适时服用一点。
不过,曾林松教授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腹泻或肠胃不舒服,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讯员 肖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