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刘女士是一名能干的家庭主妇,可近来她的厨艺却大失水准,煮饭、炒菜经常烧糊了也浑然不觉,还出现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等不适,到医院就诊才知道,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帕金森病引发的。
4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赵志鸿副主任医师介绍,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故而在很多人心目中,“抖”成了帕金森的代名词。事实上,很多异常信号都提示可能是患上了帕金森病,如嗅觉丧失、睡眠障碍、做噩梦、踢被子、便秘、精神抑郁等。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以上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到神经科找专业医生诊治。
早期可出现以下症状
赵志鸿表示,几乎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会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非运动症状,而且发生得较早,所以有下列的症状就要小心了:
一是感觉障碍。帕金森病人最早期是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出现问题,表现有便秘、尿潴留、尿频、尿急、出汗多、皮脂腺分泌过多或持续性低血压。
二是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片断化、睡眠不持续。
三是不安腿综合征或是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病。病人感觉在大腿深部有疼、痒、麻等不适感,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站起来活动它,才能减轻这种不适感。这种症状特别容易在晚上出现。
最后是精神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很早就出现了,包括淡漠、幻觉、妄想,认知功能也是受累的,轻的可以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下降,重的就可以诊断为痴呆。
发病与年龄、遗传、环境有关
赵志鸿介绍,帕金森病从发现到现在差不多有200年的历史,迄今为止病因仍不是很清楚,但是一些研究也提示了可能和帕金森病有关系的病因:
一是老龄化。人在30岁以后,神经系统里多巴胺神经元就开始有减少的迹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得帕金森病,年龄只是一个发病因素。
二是遗传性。我们已经发现几个帕金森病的家系,在这个家系里面可以发现一些病因的突变,导致某一些蛋白异常增多,最后导致帕金森的形成。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如果你家庭里有帕金森病患者,他的亲属将来得帕金森病的可能要比别人高。
三是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帕金森病发病率不都是一样的,这也提示我们环境因素参与到帕金森病人的发病机制里了。现在研究显示,工业污染的水源、杀虫剂、除草剂、铅、锰等,这些可能跟帕金森发病有关。这些因素在遗传易感性的背景下,在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些比较复杂的机制,包括自由基清除、兴奋性氨基酸,还有钙超载等最终导致发病。
发病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赵志鸿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主动就诊;医学研究的进步,医生能及早确诊;环境的恶化让人们有更多接触环境毒素的机会等。
帕金森病常见群体是在40岁到70岁之间,最高发的年龄段是50到60岁。帕金森病起病是隐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病,但是一旦发病以后便是进展性的。
帕金森病四大主症
一、震颤:最早出现在上肢远端,以拇指和食指为代表,震颤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向同侧的下肢发展,然后是对侧上肢、对侧下肢,头、面、舌、唇和下颌的震颤在最后发生。
二、肌肉强直:一个正常人在放松的情况下活动上肢,做屈伸动作的时候感觉到一种阻力。正常人的肌张力不是特别高,也不是特别低,可是一个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明显增高,叫做肌肉强直。这种肌肉强直可以表现在全身,如面部肌肉强直、面无表情,笑的动作出现得比较晚,想停下来的时候,也比预想的要晚一点才能停住,也形象地被称为“面具脸”。
三、运动减缓或减少:可以表现在全身,如面部。帕金森患者眨眼次数很少,说话声音很低,走路时,双侧上肢不会协调动作。帕金森患者写字会越来越小,叫做“写字过小症”。
四、姿势障碍或步态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站立时头和躯干向前屈,双上肢也是有一个特殊姿势,从远处看就像弯腰驼背的感觉。帕金森病患者起步很慢,但一旦起步后,为了身体向前倾,保持这个平衡,身体必须快步走,最后形成了一个小碎步,医学上把它叫“慌张步态”。有的病人平衡反射消失了,特别容易在拐弯的时跌倒。
帕金森病需要综合治疗
帕金森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并不像老百姓说的得了帕金森病赶紧吃点药,帕金森病需要综合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其他的治疗要贯穿在帕金森整个治疗过程中,而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早期的帕金森病人用药会控制得很好,但随着病程延长,症状逐渐加重,药效逐渐减退,同时因为长期用药,会使药物的副作用明显加强,这时候用药调整的空间就比较小了,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但最好提前咨询一下手术评估医生,由医生来判定是否适合手术。(通讯员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