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沙县第一中学主办、色彩绽放文化传播承办的的沈从文文学研学之旅的同学们顺利到达了湘西凤凰。这里晴空万里,天蓝水碧,山水美得如此的不真实,老天爷好像是特意为研学的同学们挥舞起了五彩画笔,用它精湛的技艺把最美的湘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悠悠沱江水,翠翠延绵山。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朵就如同孩子们手里拿着的棉花糖,拿在手里怕捏碎了,含在嘴里怕融化了。游走在沱江边,时不时就能遇到穿着苗家传统服饰的姑娘们。五彩的服饰和银闪闪的头饰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十分美丽,成为了沱江畔的独特风景线。还有飘香的木槌酥、甜甜的姜糖、随音乐击打苗鼓的少女、在家门口做着苗家银饰的老人。。。。。。同学们都被眼前的美景惊呆啦!1603的马文静同学说:“湘西所带给我的,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它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凤凰县,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的美誉。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沈先生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一个十五岁以前在凤凰读着私塾、小学却经常逃学的孩子,十五岁从军行伍,二十岁只身“北漂”,三十岁时,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位知名作家直至文学大师,从此让僻静的湘西有了故事,有了文化,有了灵魂。先生一生著作有《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等诸多作品,在八十年代曾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我们来到了沈从文故居。1902年12月28日,沈先生就出生在这座火砖封砌的小四合院里。看着沈先生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脑海里不断勾勒起沈先生作品里曾描述的生活景象,想像着他笔下的翠翠、三三、夭夭、萧萧、阿黑、老七,水手和吊脚楼上女人的悲欢离合。故居的遗物中有沈先生生前最喜欢的一张旧藤椅,据说陪伴了先生几十年光阴,自从五七干校返京后,一直用来阅读、会客和休息;摆放在书屋内的那部留声机,讲解牌上写着“先生喜欢边听音乐边写作”,音乐与文学果然是不分家的。沈先生的孙女沈红写的一篇纪念爷爷的文章《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如此真切感人!

  此行同学们还参观了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万寿宫、古城墙、主题博物馆以及虹桥九景。大家既倾佩于熊希龄先生为旧中国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赞叹于沈从文先生在社会动荡时期挥笔抒发内心情感以警示世人保持纯洁美好内心、重建民族优秀品德的勇气。杨家祠堂里醒目的“慎行”二字、崇德堂里里珍藏的皇帝授予各方英才的表彰牌匾等都无不体现了凤凰古城的先辈们对于德行与品格的重视。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事物是那样的质朴,却又不失浓郁和充沛的感情。果然是“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啊!

  为表达全体研学师生对沈从文先生的敬意,同学们在悠悠沱江边,集体朗读了沈从文的文字,心情无比激动,朗读的声音融进江水、穿越云宵!钱穆先生曾说:“‘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此次沈从文文学研学之旅,我们每天都在阅读,既阅读沈先生的作品集,也阅读大自然:翠绿的山峦,清澈的溪流,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总之,我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这种全身愉悦的阅读感觉与课堂的阅读感觉竟然完全不一样!

  此次研学之旅,原本因为考虑安全因素是不允许沱江泛舟的,但看到同学们实在渴望的眼神,在与江面工作人员充分协商以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后,终于如愿泛舟在沱江之上,随一叶轻舟缓缓前行,细细地品味这一条江和一座城的韵味与美妙。 沈从文先生曾说:“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如今,同学们就徜徉在同一条河里,那个曾在沱江里扎着猛子游水的少年呢?这条河又能否带来什么样的智慧与品德?怎样才能不负光阴年华?

  趁风华正茂,愿同学们用矫健的步伐追逐金色的年华,以拼博的汗水不负青春不负己!为自己加油!

 

新浪湖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