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王斌制图/王斌

  “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我们终于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了中国”——这样慷慨激昂的台词,是抗日剧的标配。以后,这样的台词将成为历史。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记者昨日从长沙多所高中了解到,历史老师都支持“十四年抗战”新提法。实际上,长沙部分历史老师早已在课堂上采用“十四年抗战”观点。

  教育部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近日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修改教材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开始,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历史老师

  普遍支持“十四年抗战”观点

  湖南中小学历史课程采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抗日战争,是高一上学期必修的内容。

  昨日,记者分别采访了长沙市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瞿建湘、长郡中学历史老师周禄丰和雅礼中学历史老师陈良根。他们都表示,长沙历史老师普遍支持“十四年抗战”观点,这一新提法更加科学和准确。早在十多年前,长沙就有历史老师开始在课堂向学生阐述此观点。

  据几位历史老师介绍,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16年9月18日,新华社发布的《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写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之际》一文中也写道:85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4年的抗日战争从此打响。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

  “现在的人教版版本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有两处不妥:一是‘以8月15日’为取得胜利日;一是‘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的表述。今年春季教材应该都会改过来。”瞿建湘认为,“九三抗战胜利日”是以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为依据的,“我们接不接受日军的投降才是决定性的。”

  观点探讨

  “八年”和“十四年”本质上不矛盾

  按照一般常理,一场战争的开始时间,不应当有什么分歧。但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陈良根老师表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则是包含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并没有矛盾。

  周禄丰老师则认为,红军长征时提出的口号之一就是“北上抗日”。“十四年抗战,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周禄丰表示,“十四年抗战”也更符合“共产党逐渐成为抗日中流砥柱”的历史真实。

  抗战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

  各方点赞

  让学生更全面客观了解历史

  几位历史老师表示,“十四年抗战”概念,能更加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

  现在,不少中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多少受一些“抗日神剧”影响。瞿建湘老师表示,1931年至1937年的这段抗日史不能割裂,要让学生知道,打败日军的,不是充斥荧屏的“手撕鬼子、飞檐走壁”这些超物理现象,面对强大的日军,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九一八事变’后,既有政府军的嫩江抗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的抗战,更有东北民众自发组成的义勇军抗战,《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最好的佐证。”

  蔡先生是喜爱历史的“长沙土著”,这个寒假正准备带儿子去东北,“九一八”纪念馆是行程之一。他表示,“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不仅是尊重历史,更能让孩子了解到胜利来之不易和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以长沙的抗日史为例,1938年因焦土抗战惨遭‘文夕大火’,1939年赢得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至1942年赢得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这种以弱胜强、坚韧不惧,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哪有什么现世安稳,不过是有人在为你奋勇前进’。”

  陈琳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大二学生,她认为“八年”改成“十四年”,更多的是给一些先烈以敬意。“比如赵一曼,她是‘九一八事变’后,作为共产党员调往东北工作,后来担任东北抗日武装的团政委。”陈琳认为,这些牺牲在抗日战场的英雄,应该更加璀璨地闪耀在这段历史中。

  相关链接

  2014年抗战纪念活动上的“数字寓意”

  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活动上,一系列数字意味深长:

  抗战纪念馆两侧人行道各植有4棵银杏树,寓意8年全面抗战;

  馆前台阶两侧各植7棵油松,寓意“七七事变”发生地;

  主馆台阶两组,第一组8级,寓意8年全国抗战,第二组14级,寓意14年抗战历程;

  仪式现场有14个方阵,包括:抗战老战士、抗战烈士家属、国际友人遗属方阵、嘉宾方阵、少数民族方阵、大中小学生方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方阵、机关干部及各界群众方阵以及140面彩旗方阵等;

  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高14米、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象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历程,同样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 据新华社